“567瓷”的命名与其出现时代有关,上世纪50-70年代,国营瓷器厂生产了一大批瓷器,这些瓷器就是567瓷器。在当时,中国一共有十四家国营瓷器厂,每一个厂家所用的底款都是一样的,因而在划分分类的时候,这些瓷器都被划分到567瓷器中。在瓷器文明史上,将中国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个历史繁荣的颠峰,是中国瓷器史的一个里程碑。
“567瓷”是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景德镇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主要包括红星、宇宙、为民、艺术、、人民、、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瓷厂等等,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制作的瓷器,也归属其中。
之所以许多藏友格外偏爱“567瓷”,一方面因为当年曾在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瓷厂工作过的人还有部分健在,对现有器物可以辨认,不像宋、元、明、清朝瓷器难以判别,另一方面,出于对亲历且逝去的那段时光的留恋情怀。
“567瓷”可以称作是新中国陶瓷上的历史文献,这一时间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合作化时期、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等。因此,瓷器制作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着历史进程,题材上多是表现当时特的社会面貌,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堪称当代“新官窑”。
恰巧“567瓷”的时代特点很容易打动现在的收藏群体,人民公社、大跃进等时期是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经历过的生活片段,落在陶瓷作品上的这些内容,很容易让他们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打动他们的收藏欲望。
“567瓷”制作大师中的很多人经过的艺术培养,充分在瓷器制作上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文化素质及美学修为。这期间涌现了大量的陶瓷美术家,如今,许多人物现在只能从历史和瓷器中品读,可谓“家家抱荆山之玉,个个握灵蛇之珠”,各怀绝技。
瓷器画工上除了继承景德镇传统工艺,还创作了很多反映当时审美观的带有传统意义的图案。如山水、孔雀牡丹、富贵白头、松竹梅孔雀、麻姑献寿、百花、婴戏、雪景、仙翁、花蝶、瓜蝶连绵等。
1954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张守智、王步、周湘浦、周国桢、汪桂英、王锡良、戴荣华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派人员到景德镇帮助研究试制新配方,的“7501瓷”所使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经调配烧制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白度高只能达到80%。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处于同时代艺术陶瓷的国际地位。
五六七瓷器具有收藏价值,这个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翻开历史,每当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剧烈变革的时候,也就是艺术创作激情澎湃、艺术灵感冲腾勃发的时候。这一阶段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制作工艺都充满了雄浑的气势、激情的美感和的力道把握,这都是其后漫长和平时期里平淡艺术所无法比拟的,于是也就成为了相当一段历史时期里的艺术。
一、567瓷器的珍贵性、创造性
567时期,国营瓷厂汇聚了一大批陶瓷美术大师和文物研究修复,瓷器生产水平可以说是全国高。在他们的努力下,很多不亚于清三代瓷器品质的器物被生产出来,如的“7501”瓷瓷胎白度达到了90%,而古代官窑的高白度也只有80%。同时,567瓷器制作大师中的很多人经过的艺术培养,充分在瓷器制作上展现了自己的创造力、文化素质及美学修为。
二、567瓷器时代特色鲜明,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这一点不需多言大家也能理解。在整个生产过程中,567瓷器先后历经大跃进、文革、打倒等重大历史事件,这个时期的瓷器尤其在题材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面貌。1972年开始,国营瓷厂又开始担任起烧制外销瓷的重任,又一批特色瓷器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