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宋一代,除领风骚的建窑外,全国的窑口共有五处,即官窑、哥窑、定窑、汝窑和钧窑,这五大名窑生产的茶具,擎起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哥窑创烧于五代,全盛于南宋,以专烧青瓷而。
哥窑位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县境内,是龙泉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宋时龙泉有造瓷匠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均善治瓷器”,较好地继承了越窑的传统,同时注意不断吸收官窑的技术,烧造的瓷器质量突飞猛进,在釉色和造型上都有的造诣,有“青瓷之花”的美称,因而窑以人名,分别被称为“哥窑”和“弟窑”,其中哥窑五大名窑之一,弟窑也享有的声誉。
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紫灰和土黄等多种色泽,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米黄的不同,而以油灰,米黄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这种由细小裂纹所形成的片纹,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由于器形的不同和釉料收缩区域的不一样,在器物上造成了外观效果的差异,即由于纹片的交错呈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形成所谓细纹者俗称“鱼子纹”;纹片细碎者也叫“百圾碎”;较粗疏的黑色龟裂和细密的黄色裂纹交错着,呈现深浅颜色层次的碎纹,叫做“金丝铁线”。总之,它们与底色形成色泽上的对比,深浅相近、条块分明,非常自然贴切。一件器物的周身布满这种碎裂的纹片,它好像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变化万千,在艺术上别具一种古朴、自然的天趣,富有的观赏价值。哥窑由于是柴烧,釉面也有一定橘皮釉效应,釉料配制的特殊而造就釉面有皮肤出油的感觉,随之时光流逝就具备酥油光泽从而更 博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