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宫殿大量使用的是绿色琉璃,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本里就有“梵王宫殿月轮高,碧琉璃瑞烟笼罩”的曲词。到了明清时代,对于建筑使用的琉璃色彩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天安门城楼大殿的屋顶上覆盖的是封建时代品级高的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琉璃构件。明、清两代生产琉璃瓦,无论数量或质量都超过以往,有黄色、青色、绿色、蓝色、黑色及白色等各种釉色。清代以后,琉璃瓦的色彩更多,又增加了桃红、孔雀蓝、葡萄紫等华丽的釉色。其中黄色琉璃瓦仅用于宫殿、陵寝和神圣的祠庙。
西式琉璃瓦用釉为熔块釉,熔块釉有较大的烧成温度范围和色釉选择余地。配制熔块要选用的化工原料(硼砂、碱面、铅丹等)应为工业纯,着色剂的纯度要高。熔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釉面质量,应重视烧制的各个环节,提高熔块的质量,好的熔块应是透明的玻璃质。
琉璃瓦、西式瓦除应具备良好的内在物理性能(抗折抗压、吸水率、耐急冷急热性能和耐冻性能)外,主要检验项目为外观质量。产品外观要求光滑整洁,釉色鲜亮。瓦件组装一起,釉色要基本一致。造型纹样规整清晰,产品允许尺寸公差±2mm,达到以上要求即为合格。如有图纸和实样,应严格按标准检验。琉璃瓦还有一些特殊检验方法:如板瓦,四块围拢应为圆筒,即呈360°。筒瓦两块拼合也应构成一圆筒。勾头、滴水马筒、板瓦粘接呈夹角应为135°±5°。
安装琉璃瓦做好屋面防水,为了加强防水层与砂浆垫层的结合、防止瓦件滑坡,可在防水层的表面粘上粗砂或小石砾,不适宜小砂砾的要钉防滑条。垫层应采取必要的瓦面防滑措施,在垫层上铺设金属网与预埋的钢筋头焊在一起,顺屋面横向位置,在垫层表面放几道钢筋,与预埋的钢筋头焊在一起,铺瓦时可将部份板瓦及垌瓦用铜线捆在钢筋上。
铺底瓦从檐口开坑,底瓦每块间隔约260mm宽,瓦底铺水泥砂浆,叠瓦釉面见光100-120mm,从檐口往脊顶方向排列。铺盖瓦从檐口两坑底瓦的顶部块先铺花边,并用铜丝挂牢钉在水泥中固定,花边的后部往脊顶方向铺贴盖瓦,每块间隔约100-120mm,底铺水泥砂浆。底瓦、盖瓦铺贴到脊顶时,垂直面用盾瓦收口。
琉璃瓦是一种古老的屋顶材料,由中国人在古代发明并广泛使用。它通常是用陶瓷或玻璃制成的平面瓦,表面有光泽并呈现出美丽的颜色。琉璃瓦可以在建筑物屋顶上防水、保暖和增加美观,同时还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如风暴、火灾和地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