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色漆在铜镜背面素地上描绘花纹。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早期楚墓中出土了几面彩绘镜。有以红、黑、银等彩色绘出的对称云纹镜;朱地上以黑、银灰、绘出的蟠螭纹镜;绿、朱、褐等色绘出的云纹镜。湖南慈利楚墓出土了方形彩绘方格纹、圆形彩绘方格云钩纹镜,湖南长沙楚墓中四兽纹镜素缘绘有红色方连纹。另外已流失在国外的凤鸟纹镜上有敷彩的,此镜传为河南洛阳金村出土。
金银平脱镜是将金片、银片裁剪成所需要的纹样,将其贴在填满胶漆的镜背上,然后在上面涂漆数重,待干后加以细细研磨,使贴上的金银饰片与漆面平齐,落出金光灿灿、萤光闪闪的纹饰。
铜镜常常出现在纪年墓葬之中而与其他遗物共存,由于造型、纹样风格有很大的一致性,时代变化也比较清楚,往往作为断代的重要参考。 综观我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战国、两汉及唐代是铜镜重要的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铜镜因受连年的影响而种类不多,主要是沿袭汉镜的样式,创新很少。这一时期神兽镜流行广,从整个铜镜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个时期处于停滞时期。
殷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有一桥形拱起。西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铜镜也都是圆形,镜钮有桥形、半环形、长方形等多种类型。铜镜可分为素面镜、重环纹镜和鸟兽纹镜三类。西周早期以素面镜为主,到西周中期出现了有纹饰的铜镜,到晚期出现了动物纹饰,打破了以素面镜为主的传统。
两宋时期,青铜镜发展愈加实用化、民俗化。除了官造镜之外,民间造镜更加普遍,这得益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流通。所以谈到宋代铜镜,其代表往往是民间私造镜而非官造镜。基于这一点,宋代青铜镜与前代相比较,发展变化的就是铸镜地点的普遍化,且形成了几个的铸镜中心。如浙江的湖州、临安,湖南的潭州,江苏的建康,江西的饶州、吉州,四川的成都和福建的建州等为。另外,青铜镜本身也具有了很浓郁的民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