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隔离式洗衣机的理念是将洗衣房分成了洁净区和非洁净区两个立的操作区间。洗涤物由位于非洁净区一侧的机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洁净区一侧的机门取出。防止洗涤物从非洁净区装卸和出料引起的交叉污染,是无尘工业和医院洗衣房的理想洗涤设备。
,从设备上采取两道机门,使污染布草的装载和洁净布草的卸载从不同的两个门进出,从源头上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卫生隔离式洗脱机由于使用了隔离式洗脱机,使加装中间隔离墙成为可能,从而实现了污染区和洁净区等各功能区的划分,阻断了二次污染的产生。
卫生隔离式洗衣机,完全适用于制药厂、医院、疗养院、病毒微生物实验室、电子厂、食品加工厂、石油平台等行业,其稳定的性能,高的清浩能力,为中国市场带来前瞻的技术。
双门设计全自动洗脱机,洁净区与污染区人员与用具的立配置,布草的单向流动,加上空气的负压流动设计,更为的避免了二次交叉污染。
1.电脑控制器: 大屏幕液晶触摸屏电脑采用中(英)文操作界面,人机对话方式方便可靠。
2.避震器: 特殊高强度设计加上采用避震器,机器运行平稳,震动小。
3.自动对门装置: 对门采用接近开关自动控制,确保在装衣和取衣时,内门能定位。
4.内门门锁:内门门锁采用滑块锁紧机构,并带有自锁防松功能,既有很高的强度,又能确保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原因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患者自身、医疗器械、医院环境、医务人员、污染药品、污染食物、患者护理设备和用品。
医用织物可通过与住院患者直接接触,或通过医务人员的手间接接触而在感染传播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应根据医用织物的风险分类和微生物污染的种类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医用织物即医院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等。
医用织物分拣、收集、洗涤原则
医用织物包括感染性织物和脏污织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收集时应减少抖动。确认的感染性织物应在患者床边密闭收集,盛装感染性织物的收集袋(箱)宜为橘红色,有“感染性织物”标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可使用水溶性包装袋。脏污织物宜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或包装箱(桶)收集,也可用一次性塑料包装袋盛装,其包装袋和包装箱(桶)应有文字或颜色标识,布袋和包装箱(桶)应“一用一清洗”。周转库房或病区暂存场所内使用的存放容器应至少一周清洗一次。
除了手术衣、手术铺单等属于高度危险物品需灭菌之外,其他大部分医用织物均属于低度危险物品,应采取清洁洗涤或低水平以上的消毒处理。另外,感染性织物要根据微生物污染的特点、种类以及污染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非感染性织物要先洗涤后消毒,并且要根据织物的使用对象、污染程度选择清洗和消毒的方法。新生儿、婴儿的织物应该洗涤,手术室的织物应进行单洗涤。其他的布巾、地巾同样推荐进行单洗涤。感染性织物不推荐使用手工洗涤方式,应热洗涤,并采用专机洗涤和消毒的方式。对特殊患者感染的织物,要根据病原体的种类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
六大原则规范洗涤行为
“人”--人员培训
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用织物洗涤行业工人学历不高,要想使操作工人达到化的水平,那么人员的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如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岗位培训,让工人了解标准预防的概念,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污染,正确掌握清洗消毒的方法。另外,医院和洗涤服务机构应有质量管理负责人和专(兼)职质检员,以便加强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
“机”和“料”--机器设备、用品要求
洗涤、消毒、烘干、熨烫等用品与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工作量满足工作需要。洗涤和烘干设备应选用经相关部门检测合格、有加热功能的洗涤和烘干设备,好选择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好装备隧道式洗涤机组。
另外,洗涤用水应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推荐在漂洗的时候使用软化水。消毒剂和消毒器械要符合国家现有的管理规定。近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消毒剂和消毒器械放开了审批,改为备案制度,在招标采购中应加以注意。
“法”--法规、标准和制度
医院洗衣房和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除了应满足《关于加强医疗机构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规范层面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地方标准的要求。
另外,医院洗衣房和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还要建立内部制度,如建立洗衣房的感染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流程、分类收集、洗涤消毒和质量监测、清洁织物储存管理、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与环境卫生保洁以及从业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防护等制度;委托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还要建立验收和交接的质量检查制度,对社会化服务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等。
环 一环境设施
洗衣房要立设置,远离诊疗区域。应按照“两区三通道”的要求对洗衣房进行布局,两区是指污染区和清洁区,两区之间要有完全的隔离屏障,这个完全隔离屏障就是除了物料的传递窗之外,空气不能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进行对流。污染区应设医用织物接收与分拣间、洗涤消毒间、污车存放处和更衣(级冲)间等,安装空气消毒设施。清洁区应设烘干间,熨烫、修补、折叠间,储存与发放间,洁车存放处及更衣(缓冲)间等。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洗衣房的排水设施应完善。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院应设置织物周转库房,设使用后医用织物接收区域和清洁织物储存发放区域,并有防蝇、防鼠等有害生物防制设施。
“三通道”是指洗衣房应设有工作人员通道、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并且工作流程由污到洁,做到工作人员、脏污织物和清洁织物不交叉、不逆行。
“测”--对质量的要求
清洁织物即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的医用织物,其质量标准包括感观指标、物理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感观指标要求对每批医疗织物都要进行检测,即外观整洁、干燥,无异味、异物和破损。物理指标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检测,pH 值应达到 6.5~7.5。微生物指标应根据工作需要或在医院感染暴发时进行检测,细菌菌落总数应≤ 200CFU/cm 2,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检测,是指在新建洗衣房、设备大修、更换洗涤消毒用品、更换洗涤消毒方法或程序时进行检测。在怀疑医用织物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除了进行指标菌的检测,也应进行一些目标微生物的检测,以找到医院感染暴发的终证据。
自动上进前出卫生隔离洗衣集成系统自动上进前出结构时,装有脏污布草的推车,用提升机自动将脏布草倒进隔离洗衣机里,真正实现人不用接触布草的工作。.隔离洗衣机洗涤完毕,自动打开在清洁区的圆门,倾斜卸出干净布草到洁净车间。整个过程,人不需要接触脏污布草,真正实现黑灯无人车间概念,真正实现卫生隔离。
医疗洗涤洗衣房的升级,医院洗衣房的建筑布局控制、人流物流气流控制、设备控制、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杜绝医疗织物交叉污染渠道。
1、洗衣房十二项要求区别于原普通洗衣房
医疗洗衣房建筑布局是贯彻本标准的基本条件,标准中有12项要求。
2、要规划好三个通道
“应设有工作人员、医用织物接收与发放的通道”——明确要求这三种通道都是的,不能混用通道了,所以要规划好三个通道,使道路畅通。
3、“工作流程应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
要求物流无交叉,设备的布局要统筹考虑,研究避免物流交叉和逆行。
4、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完全隔离屏障
要求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有“完全隔离屏障”,是达到的要求。完全隔离屏障的定义是“洗衣房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共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5、不能含糊的更衣室
“污染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清洁区应设更衣(缓冲)间等”,“污染区及各更衣(缓冲)间设洗手设施,宜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要求两区均留出更衣(缓冲)间,要点:①更衣(缓冲)间不可共用;②不但要有更衣间,还要有缓冲间,类似制药厂的两个更衣室:一更换鞋(缓冲)、二更更衣;③更衣室内要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布局时要考虑上下水位置。
6、对通风量有了定量要求
“污染区室内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达到10次/h,小新风量宜不小于2次/H。
7、对地面和台面清洁提出要求
“每天工作结束后应对污染区的地面与台面采用有效洗涤剂进行拖洗/擦拭,消毒方法参照WS/T367执行;清洁区的地面、台面、墙面应每天保洁”,这就要求地面和台面要适应拖洗/擦拭。
医疗洗浆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的配套保障部门,承担医院的复用被服、工作服、辅助织物回收、清洗、消毒、烘干、折叠、熨烫、缝补及配送等工作,也负责处理全院可重复用的器械、器具、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烘干、检查保养、包装、灭菌、贮存及发放等工作。
第三方医疗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医洗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设立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应用实体隔离墙严格实施洁污分离,采取物流、人流分离方式,将生活、工作两个区域进行严格分隔,确保人员及物品不交叉、不逆流。
医用织物及软硬器械洗涤消毒中心配套全自动隔离式洗脱机、烘干机、槽式熨平机、折叠机等洗涤设备,消毒中心配置包括各类型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等的清洗、消毒及灭菌设备,自建污水处理中心。
开展手术包打包业务和手术器械、医用床品租赁等外延服务,助力中小医疗机构降低相关业务的成本投入,获取快速便捷的相应手术包、织物及手术器械租赁服务。为更多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第三方消毒外包服务中心是企业化、工业化和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区域化消毒中心的十二大系统:
设备系统:决定产能和服务项目,一般根据市场空间来确定生产设备的数量,根据客户的手术器械清洗和灭菌要求合适选择清洗类和灭菌类设备,生产设备配置三原则为标准匹配、产能匹配和需求匹配;
追溯系统:区域化消毒中心追溯系统的具备三大功能,即质量追溯管理、管理绩效评估和财务数据管理;
运行系统:包括采购、物流、生产和后勤支持,各板块需要紧密配合,协调工作;
生产系统:在流程追溯的前提下,严格按照国家两规一标或者国际标准执行清洗、打包、灭菌、冷却、放行和装载;
物流系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物流的及时性和转运的安全性,需要配置的转运和装载工作,且可以重复使用;
客服系统:针对医院的加急手术、器械变更、账单核对、质量报告等内容与客户做好沟通衔接工作,是企业化程度的体现;
质量系统:需要按照国家标准执行清洗、高水平消毒、灭菌(高低温)的检测和记录;
检测体系:既包含日常的生产质量检测,也包括设备、环境、水质等各方面可能会影响生产质量的检测,当然有时候需要借助第三方检测手段;
电子质控:使生产流程、各项检测标准、运行系统全部程序化和电子化,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
培训系统:需要紧跟国家不断更新的相关规范,同时需要做到持续的质量改进,以及与医院客户的培训管理;
保障体系:通过硬件设计和应急方案的设计,确保24小时运行不中断,满足区域化消毒功能的特殊要求;
个性方案:根据医院的信息包括床位数、手术量和手术类别、物流距离,软硬件投入等等,针对性的提供医院客户消毒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