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具有标准化、模块化、预制化的技术特点。厂家可根据设备柜体的实际需要定制特定尺寸,以便适应设备的正常运行。
标准化是指预制舱的尺寸参照标准集装箱尺寸并经过适当改良,尽其完善、标准的符合设备的采用,及为更有效的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行,使其达到相应的标准化;
模块化是指:预制舱按照内部设备功能的不同,分为公用设备预制舱、间隔设备预制舱、交直流电源预制舱、蓄电池预制舱等模块。不同的模块预制舱内根据电压等级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若干子模块;
预制化是指预制舱的舱体结构、内部设备按装、内部设备间的连线、内部设备间的电缆和光缆均采用工厂化预制的方式加工。并在工厂内完成所有设备的安装、接线与调试工作吗,将预制舱及其内部设备作为一个设备整体运输至变电站现场,完成就位和通电从而达到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实现了降低智能变电站建设周期的目标!
(1)预制舱的基本结构,预制式二次组合设备舱,二次设备、空调、照明、消防、安防、图像等设备构成,舱体内所有设备均在工厂内完成相关接线,及调试工作,并作为1个整体或2~3个单体运输至现场。
为了满足变电站设备运行的各种标准要求,以及满足户外运行的要求,抗震强度需达到8级以上。在预制舱顶部增加斜顶,预防积水和积雪;同时斜顶还可以减少箱顶阳光照射。
(2)预制舱的内部空间和结构,舱体内部由二次设备、空调、照明、消防、安防、图像等设备构成,同时还需要满足设备运行和检修人员的工作要求,需对舱体内部进行检修,装修材料选用防火防水材料,可在装修材料和舱壁之间添加隔热材料,阻隔阳光照射箱体隔热功能,舱内的照明空调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为了有效的节约,舱内安装工业空调和排风系统,可实时调整舱内的运行运行环境;由于目前都采用无人值守方式,舱内还须安装安防、图像、图像监控、火灾报警系统;接线布置可根据设备的正常运行适当布置。
预制舱了变电站“标准化设计、预制舱生产厂家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全新建设模式。新的建设模式: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环境资源、降低基建投入成本,同时有效缩短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调试周期,实现建站;新的建设工艺:模块化设计,方便拆装组合;可以更换设备,易于建立检修元件库,减少备用间隔投资;通用工艺,简化装配,节能环保,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同时又确保了工程实施的安全和质量水平;新的自动化技术:提升了变电站的总体智能化水平,提高了变电站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凸显了变电站工业设施的定位,为智能电网的绿色、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次设备预制舱整体所包含的种类比较多,可能一个舱体内只包含一种阶段所包含的设备,整体大约分为发电一次设备预制舱、变压一次设备预制舱、输送一次设备预制舱、配电一次设备预制舱等,其包含的设备比较广泛如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自动开关、接触器、刀开关、母线、输电线路、电力电缆、电抗器等。
二次设备预制舱内部所含装置一般都是比较jing密的可控开关装置,如精mi的电流电电表,wan能电表、及相关辅助开关,继电器,断路器等控制装置,还有一些中控装置等。
预制舱整体要求
1.预制舱舱体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在起吊、运输和安装时不会变形或损伤,不会因起吊运输对舱体内设备造成的影响;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
2.预制舱整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具备防尘、防潮、防凝露的效果;舱体内部采用钢板及阻燃绝缘隔板严格分成各个隔室, 各个隔室之间的防护等级为IP40。
3.预制舱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舱体在40年内不锈蚀,其他舱体附件应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水平。
舱体保温与耐寒要求
1)预制舱舱体采用的保温措施与工艺:采用双层钢板(内部填充物采用建设部许可聚氨酯防火保温材料,确保整个预制舱的保温和防火性能)+环保金属装修层或非金属围护材料;门板厚度不低于50mm,达到“24墙”保温功效。
2)舱体门板应采用保温措施,内门板相对于外门板处于悬浮状态(点接触),小间隙不小于3mm, 内门板和外门板之间填充阻燃发泡材料(聚氨酯),密度37kg/m3,内门板和外门板的热传导率减少至2%。
3)舱体内设置自动温控系统,并加装工业型加热装置,具备长时间加热功能,不得采用民用电暖气或暖风机,以舱体内的运行环境的稳定性。
4)高低压舱体同时具有自动启停空调系统和高湿排风装置,在各个隔室温度50℃或低于0℃时自动启动空调,调节向内温度,当箱内相对湿度80%,自动启动进风风阀和排风轴流风机,确保各个隔室内设备,尤其是自动化设备可靠运行,温度、湿度控制器的返回门限为启动值-6。
5)空调:为设备可靠运行环境,舱体内装工业空调系统。
6)舱体内设驱潮装置,内部元件不发生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