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供需紧平衡4月初,OPEC+产油国决定温和增产,即有计划、小规模地放松减产力度,于57月分别调增3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5万桶/日。其中,沙特将分阶段撤回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即在57月分别减少25万桶/日、35万桶/日和40万桶/日。
而俄罗斯在OPEC+减产协议范围内不按比例增产,未来3个月内每个月增产幅度限制在3.9万桶/日。整体来看,OPEC+温和增产,全球原油供应回升增幅相对较小。需求方面,全球三大能源机构在新月度报告中纷纷上调原油需求展望预期。
其中,OPEC认为,2021年全球石油需求将达到9650万桶/日,较去年增加600万桶/日,较3月预测值上调10万桶/日。同时,国际能源署将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需求预期分别上调了36万桶/日和37万桶/日。
在供需维持向好的趋势下,原油库存去化进程得以顺利展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589万桶,为连续第三周下降,库存去化节奏明显,为国际原油带来提振。库存去化进程加快受益于中东及东南亚地区发电需求回升以及船舶燃料消费旺季到来,步入第二季度以来,全球燃料油基本面出现供需向好的局面。
可以看到,上周高硫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硫价差扩大后小幅收缩,其背后推动因素主要是发电需求的增加使得高硫燃料油走势偏强。需求现实改善促使燃料油库存去化节奏加快。数据显示,新加坡船燃市场3月销售量为419.9万吨,环比上涨7.9万吨;13月累计消费1282.2万吨,同比上涨10.6万吨。
同时,截至4月16日当周,西北欧ARA三港库存为151.7万吨,周环比下降16%;富查伊拉燃料油库存为999.4万桶,周环比减少121.7万桶,降幅10.86%。虽然新加坡燃料油库存周环比增加33.7万桶至2395.8万桶,但主要是货物净流入增加导致了当地库存的增加,净进口量117.5万吨较周增加48万吨。
即便如此,新加坡燃料油库存增加幅度依然偏低,当前新加坡库存略往年同期水平。整体来看,高硫燃料油需求积极改善有助于库存去化的顺利进行。航运业景气度上升众所周知,船用燃料油成本约占船舶总运营成本的50%,所以航运市场景气度强弱会直接影响燃料油的需求,进而对价格产生影响。
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海运需求显著恢复。西本新干线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回升至2472点,较今年年初的1374点大幅增长了79.91%。此外,巴拿马型运费指数(BPI)回升至2557点,较今年年初的1364点大幅增长了87.46%。
而大灵便型运费指数(BSI)回升至1925点,较今年年初的1028点大幅增长了87.26%。基于对未来全球航运业高景气度的乐观预判,中期而言,高硫燃料油需求潜力依然较大,从而对价格形成明显支撑。综合以上分析,国际原油市场供需结构向好,提振原油价格维持高位偏强走势,对高硫燃料油形成较好的成本支撑。
目前来看,成本端对沥青的支撑作用减弱,同时高库存产生的供应压力也对沥青价格产生强劲的压制作用。不过,需求端受季节性消费旺季临近以及基建的影响存在向好预期,沥青近期或呈现宽幅振荡走势。成本支撑作用减弱自去年年底以来,成本是影响沥青期价的主要因素。
今年年初,随着上市,全球单日新增确诊人数大幅回落,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不断加强。与此同时,OPEC+并没有因此加快恢复原油产量,沙特更是延续了额外减产的举措以支撑原油价格。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不过,2月底以来,全球新增肺炎确诊人数再次走高,OPEC+大概率会在57月逐步恢复产量,前期支撑原油价格的利多因素将消除或者减弱。短期来看,伊朗核谈判重启,但其核装置受以色列袭击,伊朗核问题短时间出现恶化。
同时,沙特的炼油装置遭受胡塞武装的袭击,虽然短期激化的概率不大,但还是加剧了市场对地缘政治的担忧。整体来看,OPEC+恢复产量只是时间问题,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将会逐渐宽松,原油价格存在向下驱动。虽然短期地缘政治对原油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但难以对原油价格提供持续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端对沥青的支撑作用将会逐渐减弱。企业开工负荷较高受成品油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加工马瑞原油生产沥青的综合利润小幅上升,达到20元/吨,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沥青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较好。
截至4月14日当周,国内沥青装置开工负荷为46.7%,环比4月7日当周小幅下滑1.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上升5.8个百分点,并且没有影响的2019年同期水平,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受企业开工负荷较高的影响,国内沥青库存特别是炼厂库存处于较高水平。
截至4月14日,国内沥青炼厂库存达到103.75万吨,较去年同期上升40.85万吨,同比上升64.94%;沥青社会库存为83.47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万吨,同比下降3.13%。目前,国内炼厂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
客观来看,消费复苏程度优于国外。因此,中长期而言,内外盘原油价差有望修复。考虑到国外仍旧较为严重,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全球发展以及效果兑现情况,因为后市需求将决定原油价格的上行空间,短期原油价格或延续振荡走势。
山西省煤矿安监局消息,3月份,山西省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6人,同比增加3起、6人。一季度,山西省煤矿发生事故3起,死亡6人,同比增加2起、3人,分别上升200%和。一季度,全系统共监察矿井616座,监察执法664矿次,监察覆盖率67.67%。
查处一般事故隐患4989条,查处重大事故隐患58条。行政处罚297次,其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处罚229次,对主要负责人行政处罚68次。行政罚款8427.8万元。责令停产整顿矿井52座,下达各类监察执法文书4267份。
山西省煤矿安监局指出,从近年来和一季度事故类型看,瓦斯、顶板、机电事故依然频繁。从近年来事故统计情况看,第二季度煤矿事故相对较多。2015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共发生煤矿事故38起,死亡85人,分别占5年事故起数的26.95%,总死亡人数的39.11%。
2011年,焦炭行业进入淘汰落后产能、环保限产的转型阶段。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期而至,引发焦炭行业大调整、大变革。在市场格局深刻变化影响商品价格、利润波动的时期,手持“利器”的产业链企业在经营时不再畏惧风险——面对原料上涨,下游企业不再担心货源和价格;面对成品下跌,上游企业也不再担心卖不出去。
如何管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0年来焦炭现货和期货市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期货市场“温度计”作用凸显2011年至今,焦化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11至2015年“十二五”期间,焦化行业主要推进了淘汰落后、环保发酵和新产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