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产工艺门类多、物料流量大
电线电缆制造涉及的工艺门类广泛,从有色金属的熔炼和压力加工,到塑料、橡胶、油漆等化工技术;纤维材料的绕包、编织等的纺织技术,到金属材料的绕包及金属带材的纵包、焊接的金属成形加工工艺等等。
电线电缆制造所用的各种材料,不但种别、品种、规格多,而且数目大。因此,各种材料的用量、备用量、批料周期与批量必需核定。同时,对废品的分解处理、回收,重复利用及废物处理,作为治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做好材料定额治理、正视节约工作。
电线电缆出产中,从原材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进出、存储,各工序半成品的流转到产品的存放、出厂,物料流量大,必需公道布局、动态治理。
随着全球石油、天然气能源日益紧张,由陆地的开采开始大规模地转向海洋领域,海洋石油、天然气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需要从陆地向海上石油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进行电力、通讯的传输及技术数据的反馈、控制,使综合海底电缆的需求量在不断增长。根据我国石油发展规划,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今后5年将有1200亿元投资于海洋石油开发。 预计2010~2020年间,石油平台的增加速度将保持在8%~10%。我国石油平台的数量2008年约为250台,每个既有石油平台每年需要维修用的海底综合电缆约10km。而每个新建石油平台所需要的海底综合电缆的量约为40km。 除石油平台需要大量采用海底综合电缆外,我国对岛屿的开发利用对海底综合电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再加上海上风力发电工程项目对海底综合电缆的需求,综合测算岛屿开发和海上风力发电对海底综合电缆的年需求数量约为300公里。 据测算,2010年我国海底综合电缆的供需缺口在3000公里左右。
一、电线电缆生产过程中的铜导体防氧化控制
电缆用金属铜从原理上讲主要有物理方法阻隔铜与潮湿空气接触、阴极保护氧化还原法阻止铜导体氧化、化学方法在铜导体表面生产钝化膜阻止氧化,抑或在导体表面喷涂特殊液体予以保护。以广东珠江电线电缆生产为例,每道工序防氧化控制的主要方法。
1.1铜杆进厂前运输、检测及储存
我国大多数电缆企业用铜基本外购,而多数企业往往忽视了铜杆进厂前运输过程的控制,在江南及沿海地带(江浙、闽粤)夏季较长且多雨,铜杆基本通过重型卡车运输至公司,通过笔者了解,很多电缆企业没有制定相应的铜杆供应商运输规范、夏季雨天包装规范等制度,这使得往往出现铜杆供应商发货时铜杆表面完好无氧化发黑,而到达电缆企业用户面前时则出现铜杆表面发黑现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铜杆进厂检验基本依照GB/T 3953-2009或电缆企业企标,有严格的程序。铜杆的储存一般电缆企业均放在仓库里,一般企业有较为严格的储存管理办法,在铜杆储存时,尤其是夏季雨天,一定要用塑料布或塑料薄膜覆盖铜杆,用简单的物理阻隔法阻止铜杆与潮湿空气的接触制,而这一点往往受到电缆企业的忽视。在车间领用铜杆时一定要逐个铜杆卷进行肉眼检查是否有发黑现象,从生产源头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