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籽料而言,皮色是其特 “身份证”。真品籽料皮色自然,如洒金皮、枣红皮等,颜色由玉石内部自然沁出,过渡均匀,边缘模糊,与玉质浑然一体,仿若岁月沉淀的痕迹;在裂隙处,皮色顺着裂隙走势浸染,有深有浅,真实自然。假皮色多是人工染色,颜色鲜艳扎眼,像化学颜料涂抹,边界分明,过渡生硬,常呈块状堆积,在裂隙处,颜色聚集沉淀,无自然沁染之感,仔细观察还能发现染剂残留的痕迹,与真品皮色的天然韵味相差甚远。
用强光手电筒贴近和田玉照射,真品透光均匀,光晕柔和,内部结构细腻,纤维交织状纹理在光线下若隐若现,似朦胧水墨画;白玉透光后,白度均匀自然,无明显色差。假品透光性差,光线受阻,光晕不均,内部结构粗糙,常伴有气泡、杂质,强光下原形毕露;染色玉石透光时,颜色浓淡不均,可见色素堆积,与真品透光效果截然不同。
轻轻敲击和田玉,真品因质地致密、结构均匀,会发出清脆悦耳、悠扬绵长的声音,似山间清泉流淌、风铃轻摇,余音袅袅;将其悬挂,用小棍敲击,声音清脆且回音悠长。假品由于结构疏松或内部有裂隙、杂质,敲击声沉闷、短促,无回音,如敲击沉闷的木鱼,与真品的清脆声响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听声可初步判断玉石真伪。
颜色是鉴别和田玉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天然和田玉的颜色温润自然,常见的有白、青、黄、墨等色,且分布均匀,无明显色差。例如,羊脂白玉色泽如羊脂般洁白细腻,柔和温润,给人一种内敛含蓄之感;而青玉则呈现出淡雅的青绿色,仿若春日里的湖水,清新雅致。与之相反,假和田玉的颜色往往过于鲜艳、浓烈,显得极不自然。有些造假者为了追求,会将玉石染成鲜艳的翠绿色,企图冒充的碧玉,但这种颜色浮于表面,且在裂隙或孔隙处会有颜色堆积,与天然和田玉的色泽相差甚远。 此外,天然和田玉在不同光线下颜色变化较为柔和,而假玉的颜色则相对呆板,缺乏灵动性。在购买时,可将和田玉置于自然光线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其颜色变化,若颜色过渡生硬、突兀,则需警惕其真伪。
真和田玉的纹理细腻、自然,犹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其表面常常呈现出如行云流水般的纹路,纹理之间过渡平滑,毫无断裂或拼接的痕迹。以籽料为例,其皮壳上的毛孔细小且均匀,仿若人类的肌肤纹理,这是在河流中历经长时间冲刷、磨砺所形成的特印记,具有的辨识度。而假和田玉的纹理则显得粗糙、生硬,多为人工雕刻或化学腐蚀而成,缺乏自然之美。有些假玉的纹理呈规则的几何形状,排列整齐,一看便知是机械加工的产物;还有些假玉在纹理衔接处存在明显的缝隙或不连贯之处,与真和田玉的浑然天成形成鲜明对比。仔细观察和田玉的纹理细节,若发现纹理模糊、杂乱无章,或者有明显的人工雕琢痕迹,那基本可以判定其并非天然真品。
向行家请教是提升和田玉鉴定能力的捷径。行家们凭借多年的实战经验,对和田玉的鉴别有着到的见解与的眼光,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洞察玉石的真伪与优劣。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行家请教。参加玉石行业的展会、拍卖会时,现场往往汇聚了众多业内行家,可抓住机会与他们交流,请教在鉴别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些玉石工作室、古玩店也是行家聚集之地,提前预约拜访,带上自己心仪的玉石请他们帮忙掌眼,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与建议。
在向行家请教时,要注意学习他们的鉴别思路与方法。行家们看玉,不仅仅关注颜色、质地等表面特征,还会综合考虑玉石的产地、工艺、历史文化背景等因素。例如,对于一块看似普通的和田玉籽料,行家可能会根据其皮色的形成特点、毛孔的细微差异,结合和田地区的地质环境变迁,判断其真伪与价值。他们还会分享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常见的造假手段及应对方法,这些宝贵经验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将行家的经验与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反复实践验证,便能逐渐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在和田玉的收藏与投资之路上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