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出现表面裂缝
原因:1)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洒水,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导致开裂。
2)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粉砂;
3)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模板过于干燥。
防治措施:1)在气温高、温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砼浇筑后,应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种类及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 减小空隙率和砂率要振捣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3)砼浇筑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麻面出现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硬水泥浆垢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走,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蜂窝出现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造成水泥浆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