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汇青少年心理卡项目负责人:(田燕:)
田燕,员,的心理,心理师资培训导师,东莞好人,精神文明办公室讲师团成员,中小学家校共育,父母课堂项目落实普查,指导人,大智汇心理督导师。田燕青少年心理团队,目前有71个的心理老师,自主研发的生理加心理的体系,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及时的为青少年儿童做到一对一的测评,疏导,干预。
她是生命成长工作的终身推广者,自2012年来,持续扎根生命成长理念的推广与运用,2021年,国家司法部长(高昌礼)亲笔为田燕老师题字:生命教育,成长的家园。
田燕老师团队拥有丰富的个案实践经验,看到越来越多的家庭,孩子,家长的变化,看到他们积极投入开展家庭,个人生命成长系列的课程与工作坊,深受家长,老师,孩子社会的肯定。这种糅合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生命关怀的作为,就是田燕团队的初心。
做有力量的家长
孩子需要尊重,
孩子不是私有财产,
孩子经由父母而来,
但孩子不属于父母,
父母是暂时的来照顾孩子,
孩子的生命有自己的灵魂,
有一天孩子的灵魂要自己管理自己。
父母的身份是一辈子,教养孩子时间却短时间的。生命的成长不是父母给孩子的,是孩子本身给自己的力量,就像一颗种子有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很多父母用心照顾孩子,但是很多父母的用心用力并没有帮助这个生命发展,反而压制伤害了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有力量的父母。
孩子10岁以前,父母用高高在上的口气勉强可以;过了10岁到20岁,父母不能要求孩子听话。听话的不一定是好孩子。孩子已经成为一个准大人,青少年阶段「自我」开始抬头,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这个阶段开始叛逆,经常有强烈的情绪对抗父母,也有的用沉默对抗;也有的在家拼命打游戏,跟父母隔绝,因为不能交流;我说的你不听,你说的我也不听。
青少年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阶段,通过跟父母沟通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所以父母要表示关切,孩子拒绝跟父母沟通,父母会很伤心,但有时候父母一开口讲话,孩子就会很痛苦。父母有发言的权利,孩子有做决定的权利。有的父母觉得孩子才中学生,怎么能给人生做决定?
「你可以不听话,但是你让我把话讲完」
孩子可以听到但是不一定要听从。
「做父母」更困难的事情是身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父母不要把眼睛只看着孩子;不是孩子要让我们生气,而是我会生气,因为我有期待;当期待落空时就有情绪。为什么我们会有期待?那是因为我们的生命有伤口,因为小时候的成长有伤口。当我们找到伤口,安慰它,告诉它,支持它,照顾自己内在的小孩时,面对自己真实的小孩,就不会生气。孩子是来帮助我们的,帮我们找回失去的自己,帮助我们看见自己,很多父母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还要把自己小孩的灵魂抢过来,把孩子的生命当做自己的生命。
学校心理干预团辅主要包括那些?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与活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