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化学防治或其他措施
生物防治的内容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保护青蛙、蜘蛛等天敌在一些开放的环境中,青蛙、蜘蛛等作为蚊子的天敌也能被有效利用。2.以预防为主,辅以化学防治或其他措施
在防治蚊蝇等卫生害虫方面,消灭孳生地是一项重要措施,要积极做好管积水、管粪便、改厕所、改炉灶和发展沼气生产。
3.多种措施综合利用
这是普遍采用的一种类型,优点是可以根据益害虫的虫情和当时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通过综合利用几种措施防治害虫,在措施安排上能灵活机动,做到有主有辅。但由于防治对象多,措施多,需更多地考虑协调各种措施之间的关系,发挥其相辅相成的作用,进而化繁为简。
蛹的习性
发育成熟的第3龄幼虫停止取食即进入化蛹阶段。蝇类的蛹的习性与幼虫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蛹对高温高湿的耐受力要比幼虫低,因此幼虫化蛹时,要爬到附近较为干燥的松土表层或缝隙中。蛹的发育期比幼虫的发育期长,对低温有较强的耐受力,因此大多数蝇类以蛹的形式越冬。
成虫习性;(1)栖息场所
白天时家蝇不取食,喜欢栖息在地面、天花板及室内的其他表面上,也会停留在室外的地面、篱笆、墙壁、阶梯、垃圾桶、晾衣绳、杂草等处。夜晚通常不活动,喜欢栖息在天花板及其附属的结构上。
产卵
不同蝇类的产卵方式也不同,多数蝇类在幼虫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上产卵,产卵数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区别,多在营养物质上成块堆生;麻蝇类则多产出1龄幼虫。
食性化
雌性和雄性蝇类均可以在各种各样的食品、垃圾、排泄物上取食。在自然条件下,蝇类取食的食物种类非常广泛。由于蝇类特殊的口器结构,所以其取食的食物一般为唾液腺分泌物中液体状的易溶物质,或是植物体中的汁液。蝇类可以直接吸食液体食物,而固体食物在取食前用唾液先溶解。水是蝇类食物中的的重要组成成分,通常在无水条件下,蝇类存活时间超不过48h。其他常见的食物来源还有牛奶、蔗糖、糖浆、血液、肉汁及在人类居住环境中能够找到的很多种物质一般,蝇类在2~3天内至少取食一次。根据此特点可将蝇类分为3大类,即不食蝇类,成虫口器退化,不摄食,如胃蝇、狂蝇、皮蝇等:吸血蝇类,成虫主要吸食血液,如舌蝇等;非吸血蝇类,成虫不是吸血而是舔食有机物质,如家蝇。总之,蝇类成虫的食性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
蚊类的生活史有卵、幼虫、蛹、成蚊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蚊虫交配主要是在飞舞的过程中完成的。黄昏时,雄蚊常在屋檐下或树梢间成群飞舞,雌蚊听到声音就会被吸引而飞人,与雄蚊合抱飞出,完成交配。一般雌蚊一生只能交配一次,但是完成交配后却能终生产卵。雌蚊吸血,促进卵巢发育;雄蚊一般不吸血,仅食植物汁液、花蜜等待卵发育成熟后,雌蚊就会寻找适宜的孳生地产卵。雌蚊多在水中产卵,如果温湿度适宜,卵在1~2天内就可孵化为1龄幼虫。雌蚊产卵后需要再次吸血,然后才能再产卵,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死亡。蚊类幼虫分为4龄,4龄过后化蛹,蛹期一般为1~2天,成蚊在蛹中发育成熟后即可羽化。羽化后的成蚊在水面上暂时停留,待翅伸展开后就可飞行。
雌蚊吸血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巢发育成熟,一般吸血后会寻找阴暗潮湿、不通风的场所栖息。按栖息的场所可以把蚊虫分为3类:家栖型,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等,一般吸血和栖息均在室内;半家栖型,如按蚊,吸血时进入室内或牛舍,吸血后可留在室内稍做休息或飞到户外栖息;野栖型,如大掠按蚊,吸血和栖息都户外。蚊类的种群消长与温湿度、雨量等气候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越冬期蚊虫一般不活动,蛰伏在温暖、不通风的环境下。不同地区蚊类种群一年中消长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家鼠本为食植性动物,但栖息在居民区及附近地区的也取食动物性食料,尤其是褐家鼠。人的各类食物、动物饲料,以至垃圾、粪便,均可成为鼠类的营养来源。有时甚至捕食小鸡、鱼虾,盗食鸡蛋。家鼠食量较大,日均食量约为自身体重的1/5或1/10。食物的营养价值越低,食量相应增大。家鼠觅食主动、频繁,治理时应抓住这一薄弱环节。野鼠食性较单纯,以当地植物为主,取决于当地条件。这些鼠类能够繁衍至今,正是因为适应了本地的生活环境。为防一时短缺,有的鼠种存粮;为求安全,有的鼠种将食物拖入洞内或隐蔽处后方才进食。但家鼠较少在洞内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