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早在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人曾提到用燃烧的硫磺可以做熏蒸剂用。在中国,《诗经》上已有“穹窒熏鼠”的记载,到16世纪,中国已经开始用砷化合物作为杀虫剂来防治害虫。到19世纪,人类开始大量地使用无机化合物来控制危害作物的有害生物。20世纪40年代以来,随着化学和化工技术的发展,DDT、六六六等一些有机合成农药陆续问世。随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杀虫药剂的大量问世和使用,为控制农业病虫害以及病媒生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洒并测实
随着杀虫药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没有想到的副作用,如人畜中毒、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害虫再猖獗以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因此,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药剂是使其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粉剂的粒子细度、喷粉性和分散性是其主要物理性能。粒子细度按规定要求在300目以下。粉剂由于不能被水湿润,不能分散或悬浮在水中,故不能兑水喷雾使用。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一般在10%以下。低浓度粉剂供喷粉使用;高浓度粉剂供拌种、制毒饵、制毒谷或土壤处理用。粉剂的缺点是易产生漂移,易污染环境或对周围敏感植物产生药害,其药效一般也不如液体制剂,如乳油等。其优点是成本低,使用方便,节省劳力,不需要水,可以通过添加黏着剂、抗飘移剂、稳定剂等改进其性能。DL粉剂就是经过改进的无飘移粉剂。粉剂是目前主要的剂型之一,而且还在向高浓度、混合剂方向发展。
乳油是液体制剂,是由原药、溶剂、乳化剂、稳定剂、物性改良剂等经溶化、混合等制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浓厚溶液。加水稀释可自行乳化形成不透明的乳剂。
乳油的乳化性是其重要的物理性能,一般要求加水乳化后至少保持2h内稳定。乳化性能差容易造成药害和降低防治效果。乳油加工成本低,任何固体、液体或处于中间形态的原药只要能溶于有机溶剂都可以加工成乳油。乳油稀释、喷洒方便,药效高,防治成本也低。但是,乳油中含有大量有机溶剂,所以在加工、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需要注意防火,而且乳油的流通费用也比较高。另外,乳油中的有机溶剂多为二甲苯等有毒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杀虫药剂的配制与使用
农药使用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是合理用药的关键。农药多数为有毒的物质,具有潜在的风险。使用农药时一定要细心,避免误用农药、错混农药。稀释农药所用的水质也会对农药作用的发挥造成影响,例如用硬质水稀释乳油农药,乳化性能差,易造成喷洒不均匀。基于以上情况,掌握杀虫剂如何配制和使用是关键。
杀虫药剂的稀释
正确地稀释农药,准确地掌握农药的浓度,才能充分发挥农药的效能,避免人、畜中毒和造成植物药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病媒昆虫控制常用的药剂浓度表示方法有百分浓度、百万分浓度(mg/L)、稀释倍数等。在稀释的过程中应注意稀释农药所用水的水质问题,水的硬度很高时农药的乳化性能会很差,喷洒时有效成分会分布不均匀,附着性能也会大幅度降低,如果对植物喷洒还会增加对植物的药害风险。
经科学家研究证明,某些中剑水蚤可作为有前途的蚊虫防治生物,中剑水蚤广泛分布于淡水域中,体积小,游动快,繁殖力强,繁殖周期短,吞食蚊虫,适于各种或轻度污染的水质,容易大规模生产,能够长期防治蚊类幼虫。面装
捕食性天敌昆虫是较为常见的天敌,在其幼虫和成虫阶段都是肉食性的,能够立生活,在自然界中抑制害虫的作用十分显著。常见的有瓢虫、食蚜蝇、草蛉、捕食螨、食虫虻、螳螂、胡蜂、步甲、猎蝽、蜘蛛等。
另外,大规模的野外试验证明,大量释放某种水螅能够有效防治蚊和蠓类幼虫的野外种群。涡虫是一种能自由生活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具有大量歼灭蚊类和类幼虫的能力,且涡虫能大量生产,又能简易储藏,能够杀灭各龄期的类幼虫;多种禽类、兽类(如穿山甲等)都是白蚁的捕食性天敌,某些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和蝙蝠等在白蚁离巢群飞的季节中能大量捕食白蚁长翅成虫和其他品级的白蚁,这些天敌能够有效消灭白蚁的繁殖成虫和降低虫口密度,从而抑制白蚁新群体的建立的危害。
1.太阳晒粮杀虫部 展
一般粮食采用日晒法杀虫,在这种条件下粮食的温度不易保持,效果较差。太阳能人造场是利用“热箱原理”收集太阳能,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在相同条件下,与一般日晒法比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更高的温度。在气温稍低,日照好的条件下,可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降水和杀虫,适合农村家庭采用。
2.低温杀虫
利用冬季和春季自然低温的条件杀死在储粮器材、包装器材、仓储用具中的害虫是目前低温杀虫的主要办法。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应用低温防治储粮害虫,有显著效果。南方地区也可选择时机,利用冬季、秋季、春季寒流时降低粮温,虽然不能杀死害虫,但可以有效地抑制害虫的生命活动,减少害虫繁殖的代数,使害虫大量发生的时间推迟1~2个月,可以减少粮食的损失。冷冻杀虫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采取仓外冷冻、仓内冷冻或仓内外冻结合的方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