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发现用有机过氧化物可加速氯乙烯的聚合,1931年德国法该公司采用乳液聚合法实现聚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1933年W.L.西蒙提出用高沸点溶剂和磷酸酚酯与PVC加热混合,可加工成软聚氯乙烯制品,这才使PVC的实用化有了真正的突破。英国卜内门化学工业公司、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及固特里奇化学公司几乎同时在1936年开发了氯乙烯的悬浮聚合及 PVC的加工应用。为了简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1956年法国圣戈邦公司开发了本体聚合法。1983年,世界总消费量约11.1 Mt,总生产能力约17.6 Mt;是仅次于聚乙烯产量的第二大塑料品种,约占塑料总产量的15%。中国自行设计的 PVC生产装置于1956年在辽宁锦西化工厂进行试生产,1958年3 kt装置正式工业化生产,1984年产量530.9 kt。
PVC是三十年代初实现工业化的。从三十年代起,在很长的时间里,聚氯乙烯产量一直在世界塑料用量中占居位。六十年代后期,聚乙烯取代了聚氯乙烯。现聚氯乙烯塑料虽退居第二位,但产量仍占塑料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聚氯乙烯塑料制品应用非常广泛,但在七十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聚氯乙烯树脂及制品中残留的单体氯乙烯(VCM)是一种严重的致癌物质,无疑在一定程度会影响聚氯乙烯的发展。不过人们已成功地通过增加螺旋板换热器等途径降低残留的VCM [3],使聚氯乙烯树脂中VCM会含量小于10 ppm,达到卫生级树脂要求,扩大了聚氯乙烯的应用范围。甚至可使树脂中的VCM含量小于5 ppm,加工后残留的VCM极少。对人体基本无害,可用作食品药包装和儿童玩具等。
回收PVC树脂粉,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PVC可分为:通用型PVC树脂、高聚合度PVC树脂、交联PVC树脂。通用型PVC树脂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高聚合度PVC树脂是指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链增长剂聚合而成的树脂;交联PVC树脂是在氯乙烯单体聚合体系中加入含有双烯和多烯的交联剂聚合而成的树脂。
回收PVC树脂粉的挑战与解决策略
挑战:
技术挑战:回收PVC树脂粉需要、环保的技术支持。
成本挑战:回收成本可能较高,影响回收的积极性。
市场挑战:回收的PVC树脂粉在市场上的接受度和应用领域有限。
解决策略: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回收技术的创新,提高回收效率和回收价值。
支持: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回收。
市场拓展:探索新的应用领域,提高回收PVC树脂粉的市场需求。
回收PVC树脂粉的实际应用与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回收PVC树脂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一些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系统,采用的回收技术和设备,实现了PVC树脂粉的回收和再利用。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了贡献。
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回收PVC树脂粉的前景将更加广阔。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回收工作,推动PVC树脂粉的回收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