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虽然官窑体系崩塌,但一些统治者为装点门面,专人设计样式,制作瓷器,其质量和水平并不亚于封建时代的官窑瓷器,因此这些瓷器被称为 “现代官窑”“民国御瓷”。从现存实物看,民国早期的袁世凯、徐世昌、曹锟等高统治者,都特制过瓷器,其中以袁世凯特制的 “洪宪瓷” 为有名。“洪宪” 是袁世凯复辟帝制所用年号,他效仿以往皇帝,命令景德镇烧制精瓷备用。为此,他从故宫选出雍正、乾隆、嘉庆等各朝瓷器做样本,命郭葆昌筹办洪宪御窑,还想重建御窑厂。有一种说法是,原定生产四万件瓷器,但因时间等原因只完成了六千件。这批瓷器除增加新造型外,基本沿用传统制作工艺,且彩绘比清代瓷器。为袁世凯特制的 “居仁堂制” 款粉彩瓷器,具有清代宫廷用瓷的风格。袁世凯灭亡后,主事者为收回本钱,将未烧成的 “洪宪瓷” 底款改写为清代雍正、乾隆等不同年款,所以这批 “洪宪瓷” 中有些造型、工艺相同,但底款不同。后来有人将一批 “洪宪瓷” 转往香港,香港文物鉴藏家杨铨先生将这批共六百余件的 “洪宪瓷” 悉数购得。1959 年国庆十周年前夕,杨铨把家藏的 5542 件珍贵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广州市人民,其中就包括那六百余件 “洪宪瓷”。
专为袁世凯烧制 “洪宪瓷” 的郭葆昌致富后,收藏了大量古瓷,成为民国时期的陶瓷。他将家中所藏瓷器编成图谱《觯斋瓷乘》(郭葆昌别号觯斋主人),共 20 册,还著有《瓷器概说》《项子京历代名瓷谱识》等有关陶瓷的著作。郭葆昌病故后,所藏瓷器为其子女所有。文物王世襄先生怕这批珍贵瓷器散失,找到郭葆昌的子女。经周折,宋子文同意付给郭家十万美金,以 “捐献” 名义将这批瓷器收购。王世襄先生与周士庄先生对照《觯斋瓷乘》的照片及注明的尺寸,逐箱逐件清点后装回原箱,加贴故宫博物院封条。当代民间藏有一个粉彩碧桃胆瓶,为袁世凯 “洪宪” 年间制作,据说当时瓷工因对袁世凯称帝不满,利用胆瓶造型及画面谐音寓意袁世凯 “胆小”,而瓶体化 “碧桃”。这件瓷器既有雍正粉彩的华美,更是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具有收藏价值。
“静远堂制” 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徐世昌的品,包括瓶、碗、杯、壶等,均模仿雍正粉彩精细的艺术风格。但也有观点认为 “静远堂制” 款瓷器是郭葆昌所制,徐世昌只是在北京见到过这种瓷器。“延庆楼制” 款瓷器为北洋时期大曹锟的品,延庆楼是北京中南海的一座楼名,此款瓷器多为大瓶,故宫博物院现藏有 “延庆楼制” 款瓷器。
曹锟的 “延庆楼制” 款瓷器品种不多,传世,却收藏价值。例如粉彩富贵图双龙耳瓶,高 30 厘米,瓶口饰有金边,制作精细,釉质洁白无瑕,画面艳丽华贵。瓶两侧的双龙耳造型早出现在隋代的陶器中,饰双龙耳的器物总以朴拙浑厚为美,此瓶虽瓶身纤巧与大龙耳略显突兀,但整体制作精细。2005 年 6 月 20 日在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该瓶成交价达 41.8 万元。
民国官窑瓷器仿古色彩较重,是中国仿古瓷历史上的高峰期之一,以仿历代名窑作品为主,尤其以仿清康、雍、乾三代的瓷器为常见。常见的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仿元代青花瓷,以及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民国初期,景德镇的仿古瓷作坊遍布街头里弄,在南门码头的黄家洲还形成了仿古瓷集散地。这个时期大量的仿古瓷集中在仿明清各朝代的官窑瓷器上,多的要属康、雍、乾三朝的瓷器。
而现代仿品的款识往往在书写风格、字体结构、笔画粗细等方面存在破绽。有的仿品款识字迹模糊、笔画软弱无力,缺乏真品款识的神韵;有的则在字体的模仿上过于刻板,没有真品的自然流畅之感。此外,仿品的款识颜色和质地也可能与真品存在差异,真品的款识颜色通常深入胎骨,与釉面融合自然,而仿品的款识可能会浮于表面,颜色过于鲜艳或暗淡,容易被识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