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牡丹有着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因花大而香,牡丹又有“国色天香”“花中”的美誉,备受世人喜爱。
牡丹,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山间或丘岭中。秦汉以前,牡丹、芍药不分,统称为芍药,《诗经》中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记载。
当时,洛阳是牡丹的栽培中心,洛阳人不但爱花、种花,更善于培育新品种。据记载,洛阳的牡丹有一百多个品种,不少品种称得上名贵非凡,“姚黄”“魏紫”被誉为“牡丹”和“牡丹之后”。
明清之际,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亳州、山东曹州、广西思恩等地,形成了众多的栽培类群,并正式冠之以“国花”之名。
牡丹株形端庄,花朵硕大,花色艳丽,冠绝群芳,被尊为“花王”。千来,在国人心目中,牡丹统领群芳的“花王”地位从未动摇过。
先说花色,牡丹花色变化丰富。按传统分类,有白、粉、红、紫、绿、蓝、黄、黑、紫红和复色色系,现代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更是缤纷多彩。此外,从早晨到晚上,从初开、盛开到谢花,牡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也有着不同的花色。奇特的品种是“二乔”和“岛锦”,同一株、同一花朵甚至同一花瓣上,可同时开放两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