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达不到像不闻山人老师的眼力,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研究也罢,有方法也罢,有一定的眼力也罢,古玉要分为三类,而不是两类:能看懂的真品,能看懂的假品,第三类,是看不懂真假的东西。
没有第三类,那就不是我们的看古玉的方法有问题了,而是我们的思维错了。这就是所谓“术”和“道”的区别。
对玉器材料进行识别。古代使用的玉材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新石器时代到商代的几千年里,多种矿物被用来制造玉器,这一时期的矿物质加工的非实用生产工具类器物都可能是玉器。因为当时玉器用材的统一标准尚难建立,只是就地取材,玉材的使用是多方面的。而同一种玉材,在色泽上又千变万化,古玉的制造便是在这种多种矿物和同一矿物的多种表现中取材。但玉材的选择又受到地域的限制,有很大的局限性。
商代以后,玉材标准趋于一致,但每一时代的玉材选择都要受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开采条件不能矿物分布条件,特定时期的玉材用料,只是某些矿物的特定部分。这一部分玉材往往区别于同种矿物的特定特点。这就需要认真研究、观察、掌握。
加工特点的判断。几千年来的玉器制造,基本上是用铊具进行的,变化不是很大。但加工方式上,每一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鉴定家称为“刀工”,据刀工判断玉器造年代,鉴别真伪,是鉴定过程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