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在整体的造型上,不但可以相互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还可以在人们的情理之中,还要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美感. 园林假山制作的建筑从古到紧一直在用,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设计师将不同种类的石头安装而成以用来装饰和美化环境的的小山,从近距离范围内来观看景观,是来自大自然的山水风景奇观的缩小版本。
假山是用自然石或人造石营造的拟自然石景。假山是真山形式的反映,真山的形式则是地形地貌特征的体现,崇山峻岭,丘陵冈阜是我国的地形特点。所以千来,书画中以峰显山峦,坡示丘陵,假山则成为造园大师们对真山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浓缩品,换句话说,假山源自真山,却又对真山加以典型化,模式化,意境化,象征化,是对真山的艺术再现。
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叠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动物造景)。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园冶》卷一)。
正是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山景的无穷魅力。作为园林中特一景――山景,与水景一样有着它特的观赏价值。目前,我国的私家园林和园林均存在假山的堆筑,自然园林建筑中,假山起着关键的作用,并以其特的方式诠释了美的境界。假山能够使园林景致更加充实,同时其与周围景致容易协调一致,使园林具备了层次感及空间感。因此,假山堆筑的状态与全园景观有直接的关联。所有造园家、设计者需分析和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风景园林和假山堆筑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假山施工方式
根据园林景观设计中假山的应用情况可知,比较常见的假山施工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是,特置方式。通常特置山石的体型秀比较大,并有着比较的特点,如折皱很多、窝洞很多、形状特等。在实践过程中,特置山石在园林入门处、水池边、亭侧廊间等位置放置,其石观赏距离需要控制在1:2和1:3之间,才能真正发挥其景观价值。二是,对置方式。一般在建筑中轴线两侧、道路两旁对称放置的山石,被称作是对置方式。这些山石一般形状变化较多,可以是大石块,也可以是小石块拼凑在一起,可以有效发挥陪衬和增加景观效果的作用。三是,散置放式。在粉墙上、园门两侧、山坡位置,散置比较小的石块,需要主次分明、有聚有散、层次清晰等,才能与其它景物的结合在一起。四是,群置方式。在空间范围比较大的区域放置石块,其堆放体积、数量等都各不一样,需要通过以多代少、以大代小的方式来构造景观,才能真正达到丰富园林景观的作用。
在园林中,当假山与植物组合创造景观时,要根据假山瀑布跌水流水本身的特征和周边的具体环境,精心选择植物的种类、形态、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形式,使假山和植物组合达到自然、美的景观效果。 柔美丰盛的植物可以衬托山石材之硬朗和气势;而假山之辅助点缀又可以让植物显得更加富有神韵,植物与假山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营造出丰富多采、充满灵韵的景观。园林假山为主、植物为辅——层次分明、静中有动、主体 ,在假山的周边常缀植物,或作为背景烘托或作为前置衬托,将一花一石材安置得当,使它们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灵性,体现出自然界的生态,从而创造出园林假山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