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产生130万吨危险废物
近年来,由于受规划调整、环保投诉等原因影响,上海先后关停了多家工业危险废物填埋场、焚烧厂等持证经营设施,危险废物处置难,已成为制约上海制造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的提案分析指出,上海危险废物处置能力总体不足,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35家,主要分布在奉贤、金山等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总核准经营规模约为每年40万吨。但与上海每年约130万吨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相比,目前总处置能力和种类设置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缺口。
当前,危险废物一般在行政区域内消化和处置,而本地处置的种类比较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危险废物还是需要外运至周边区或外省市进行处置。随着各地环保督查的加强,危险废物跨区转移越来越困难。 根据近期公布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收集收费信息显示,危险废物处置价格平均在每吨5000元至1.2万元之间,部分危险废物如节能含汞灯管的处置价格可高达到2.5万至4万每吨,给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利好固废处置企业
当前,我国固废处理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其中上游行业为固废处理装备制造,主要是固废焚烧设备、尾气净化处理设备、除尘设备、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以及污泥干化处理设备等。中游行业按照公司主营业务类别不同可以分为固废处理工程类企业和固废处理运营类企业。下游行业为固废处置衍生行业,主要分为固废掩埋、固废焚烧和资源再生。
“当前,我国的环保产业还很小,大部分是基于国内的市政领域,通过与合作的模式获得收益,真正与工业企业合作的环保企业并不多。”王伟表示,“更严格的新《固废法》实施后,将倒逼工业企业提升固废治理水平,加大固废处置力度,这对涉足固废的环保企业来讲,肯定是特别好的机会。”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分析师严明在研报中指出:“新《固废法》拓宽了固废管理范围,提高了环境违法成本,有望加速固废行业细分领域市场空间的释放。环保行业目前政策面持续向好,具有资产的固废处理产业链将迎来发展空间。”
不过,当前我国工业固废处理仍面临多重问题。“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问题是技术手段单一。固废资源化体量,但在手段和产品上没有大突破,因此需要更有力的技术研发和政策驱动,对好技术给予更大的扶持,鼓励新技术落地。在减少固废排放的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更新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新固废法新增了大量建筑垃圾方面的条文,明确了建筑垃圾污染防治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固废法将“建筑垃圾”从固废法中的“生活垃圾”单分出来,将其单作为一大类进行管理。二是新固废法对县级以上地方及主管部门的建筑垃圾管理从法律上提出了建立“版”的分类、利用和管理的“两制度一体系”新要求。三是新固废法对施工单位从法律上提出了“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备案”的新要求。
新固废法对“建筑垃圾”的规划、减量和执法将产生新影响,将促进我国“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和全过程管理”制度和体系逐步建立,实现建筑垃圾从原来的不可控管理,向“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和全过程可控管理”过渡,终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不断推进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