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学派画家中,有个年轻的莫奈,他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被称之为整个印象派和他不人的代表作之一。《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
2011年秋,在玛尔凯的安排下,他离开生活了六十多年的巴黎,前往瑞士,在日内瓦湖边住下。这次移居,玛尔凯还带上了赵无极400多幅价值数十亿元人民币的珍贵画作,这也掀起一场家庭风波。
赵无极是目前全球身的华人艺术家。2010年4月6日结束的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拍卖"专场上,赵无极油画作品《10.03.83》以3200万港元落槌,这样的""对于赵无极的作品来说只是"平常事"
《披狐皮的女孩》是可以见到的刘海粟早期油画作品之一,完成后1919年。画中女子便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张韵士。
说起张韵士,不能不提到刘海粟和学兄乌始光等人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15年初春,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使用模特儿;这年8月,学校又决定招聘模特儿。启事张贴出去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好奇。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在北洋的资助下,24岁的徐悲鸿到法国学习绘画。抵欧之初,他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佛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作品。徐悲鸿感到自己过去所作的中国画是“ 体物不精而手放佚,动不中绳,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于是,他刻苦钻研画学,并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受教于弗拉芒格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弗拉芒格擅长于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其画作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对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有着的影响。
《愚公移山图》
作于1940年,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