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环境清洁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保洁工具清洗、消毒不到位极易引发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可能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
建立医院地巾抹布清洗消毒中心规划洗涤区域,有功能分区,包括从接收、清洗消毒、烘干、存储的整个流程分区,做到物流由污到洁,依次顺行通过。
配置全自动地巾热力消毒洗衣机、烘干机。设立相应数量的浸泡池,每个浸泡池标记好水位线,按照水位线加水后,放入固定数量的消毒片可确保配制的消毒液浓度达到标准。
建立完善的保洁工具清洗、消毒、配供流程制度,对地巾洗消中心专职人员实施个人防护及化(包括消毒液浓度的合理配置等)培训,规范岗位职责,完善奖惩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并制作简单易懂的设备操作手册、安全措施等粘贴在每台机器上,降低大型设备使用不当造成人身伤害的风险。
全院每天使用过的地巾、毛巾由专人集中收取,统一运送至地巾洗消间,进行集中机械清洗消毒。按照院感控制标准,将所有地巾、毛巾按使用区域分开处理,再放入浸泡池中由浓度为500mg/L的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分钟(消毒液要求现用现配,使用前测试浓度是否正确,期间含氯制剂浓度提高到1000mg/L),然后集中进行机械清洗(洗消间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作业程序及机器要求作业,不允许随意更改已设定的洗衣机、烘干机模式及参数),清洗烘干后使用浓度500mg/L的含氯制剂二次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再次脱水、高温烘干。
再次烘干后由专人进行整理、存库(按地巾、毛巾使用区域分类摆放上架),并按时发放,发放的地巾、毛巾干净整洁,不能有污渍和异味。有损坏的毛巾、地巾进行修补或报损。
加强保洁员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消毒隔离、手卫生、个人防护等知识宣教。使保洁员掌握正确的保洁流程及保洁工具的分类使用。全院的地巾、毛巾实行颜色标记,按区域使用不同颜色的地巾、毛巾,如病房使用白色毛巾、地巾,卫生间使用黄色毛巾、地巾,公共区域使用蓝色毛巾、地巾,办公区域使用绿色毛巾、地巾、感染科使用红色毛巾、地巾。严格做到毛巾“一床一巾一消毒”,地巾“一室一巾一消毒”, 严禁交叉使用。使用后的毛巾、地巾分类置入污物箱内由专人送洗。
实施集约化清洗模式,采用集中机械清洗消毒后,保洁员不需要自行手工清洗消毒地巾、毛巾,减少了保洁员往返和清洗消毒的时间,减轻了工作负担,让保洁员将更多时间投入到环境清洁工作中去,既避免手工清洗消毒引起的诸多问题,又有利于提升医院整体保洁服务水平和质量。
医院布草洗衣厂洗涤废水处理:污水经汇集管道汇集后,经格栅去除飘浮物、悬浮物等杂质后自流入调节池。调节池设潜污提升泵两台,将污水提升入混凝沉淀池,废水在该池内经过与药剂混合反应,然后沉淀,上清液出水进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厌氧和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的污染物转化或降解成小分子的物质,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能。水解酸化池的出水自流入生物接触池,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转化为H2O、CO2 、NH3 等物质,大幅度去除废水中COD、BOD。接触氧化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二沉池出水各项污染指标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医疗洗涤行业废水排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城镇中的洗涤厂废水排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 ,另一种是郊区或乡村直接排放到河流、大地。 洗涤废水排放标准应遵守以下要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的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表1的B级标准; 如含有医院的布草洗涤,则排放标准应同时满足于:《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预处理标准。
(1)对洗涤废水、清洗废水、甩干废水这3种废水进行集中,确保工艺处理的废水来源相对稳定。
(2)在洗衣废水排入集中池时,增加格栅,用以消除水中的短纤维和部分悬浮物。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絮凝剂进行絮凝沉降,降低色度,去除悬浮物和一些有害杂质。
(4)通过对废水的絮凝沉降后将上层清液进行机械过滤,确保出水清澈透明。
(5)加药氧化,杀菌消毒,对机械过滤的出水进一步处理以出水的水质达到回用水质指标。
(6)调节pH后,进入清水蓄水池,可供洗衣。
国家对医疗感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明确指出要做到“卫生防治、战略储备、产能动员”相结合的发展。这样一来,医疗过程中日常经营和服务所需要用到的手术软、硬器械;普通医用纺织品;感染性纺织品就需要更加规范和高标准的纳入新的建设体系。
三位一体医疗洗消,就是在项目规划设计时,同时将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中心、硬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和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这三类洗消项目融合在一个投资建设项目中,并分别采用不同的生产场所、洗消设备、洗消工艺、洗消标准进行建设规划和流程设计的医疗洗消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