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茸为不孕子实体近球形或不定形块状。直径7~36cm,表面坚硬,黄褐色至黑色,有明显凹凸不平开裂的小块。菌肉黄褐色,菌丝为二系菌丝系统。生殖菌丝淡黄色,有隔,无锁状联合,直径4~6μm。骨架菌丝为刚毛状菌丝,黄褐色,直径5~6μm,难发现子实体。菌肉组织由褐色刚毛状菌丝和淡黄色生殖菌丝组成,厚壁,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坏纹,明亮淡黄褐色,刚毛体暗褐色。
桦褐孔菌菌核呈现瘤状(不育性的块状物),外表黑灰,有不规则沟痕,内部黄色,无柄,直径25—40cm,深色,表面深裂,很硬,干时脆,可育部分厚5mm,皮壳状薄,暗褐色;菌管3—10mm,脆、通Chemicalbook常菌管的前端开裂,菌孔每mm6—8个,圆形,浅白色,后变暗褐色;菌肉木柱质,有轻微的、模糊不清的环纹,鲜(明亮)淡黄褐色。孢子阔椭圆状至卵状,光滑,9—10μm×5.5—6.5μm,有刚毛。
白桦茸化学成分有多糖、桦褐孔菌素、桦褐孔菌醇、多种氧化三萜类化合物、栓菌酸、多种羊毛甾醇型三萜类化合物、叶酸衍生物、芳香族的香草酸、丁香酸及γ羟基苯甲酸,还分离出单宁化合物、类固醇、生物碱类化合物、黑色素类、低分子多酚类及木质素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