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脊两端位置,安砌着烧制品的龙头嘴唇含着正脊,此物称正吻。正吻以安砌的份计算。正吻定额以其高度安砌规格(高在60cm以下、100cm以下、100cm以上)及其数量设项,正吻按其安砌规格及其数量计算,套用其相应定额项目。某些建筑的正吻常改为“正脊兽”,正脊兽也称“望兽”,俗称“带兽”,其形象与垂兽相同,放置时应将兽的嘴朝外放。
琉璃正吻拆除、安装工程量按其施作数量以份计量。
琉璃正吻拆除、安装定额以其施作规格(明清式规格分档:四样、五样、六样、七样、八样、九样;宋式按高度规格分档:70cm以下、100cm以下、120cm以下、160cm以下、200cm以下、260cm以下)分别设项,琉璃正吻拆除、安装按其施作规格及其数,分别套用(宋)琉璃鸱尾(明清)琉璃正吻(兽)拆除、安装定额相应项目。
正吻安装包括安吻桩、拼装、镶扒锔。宋式除此外还包括了铁索链。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为了便于清除雨水与积雪,多采用坡屋顶的形式,常见的有前后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向四面倾斜的四面坡,以及六角、八角、圆形的攒尖顶等几种式样。在屋顶上两个坡面相交就产生了屋脊,数条屋脊相交就形成一个的节点。其中前后两个坡面相交的屋脊因为与房屋正面平行,所以称为”正脊”,正脊两端与其他屋脊相交的节点称为“正吻”。
坡形屋顶和上面的正脊与正吻的明器上已能见到。明器是汉代的一种陪葬品,用陶器制作成各种房屋、人物、动物和器物的模型,将它们与墓主人一起下葬置于地下墓室之内。这是因为古代相信人死后只是身体的消亡。而人的灵魂永远不灭,它将一直生活在另一个”冥间”的世界,所以要制作这些模型与主人一起送到“冥问”去供他们使用。
历史上早期的建筑留下的实物很少,但自唐、宋以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宫殿、陵墓、寺庙、园林、住宅等类型的建筑遗产,它们都具有各式各样的屋顶。
正吻的创造实际上是雕塑和建筑的结合,是建筑空间的外部延续,也是创造者对地区建筑文化的理解与情感交流的融贯体现。传统儒家艺术在表达方式上常用“比兴”与“比德”的手法,往往通过对自然的比拟,使自然现象与伦理特性理知地联系起来,来创造出它们在情感上的对应关系。譬如《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山和智者,水和仁者通过比拟而成为相互依存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