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纸, 绢显得丰富多彩。 由于造纸业的发达, 纸不仅品种多, 质量也较好。 明初宣德皇帝朱瞻基所用的 “宣德笺” 就是海内外的书画纸。 洒金纸也是明初所创, 中后期小金片和金星纸代之而起; 明末又发展为泥金纸。 高丽纸、 布纹纸在明代也备受人青睐。
清代的绢,有一种很粗糙的库绢,绢面上加了各种颜色的粉浆,有些是素的,也有些画上了各种金花或粉花,或撒上金片、金星。这种库绢常被用来写字条、字对.嘉庆以后绢的质量明显下降, 质地稀薄,人们多用石头把它辗成扁丝, 以期从表面看来不显特别稀薄. 这种粗绢上也常加上各色的浆、画画和撒金等,或于白素绢上加重胶矾再磨光,但在上面写字或画画均是不透墨痕的.清代的仿古画“苏州片”用绢较细,也有用粗的,因而水平高下差距.清末,南方各地均产绢,有人以这些又粗又细的绢来仿明末清初大家的作品,易辨识。
纸、绢的质量直接影响书画的效果,故而书画家们对用纸,用绢都相当慎重。他们往往选定几种适合自己的纸、绢长期使用,这样也容易掌握纸,绢的脾性.只要对书画家的用材注意研究,多进行排比、对照,不难熟悉各时期用纸,用绢的特点,而这对鉴定书画,往往会有意外的帮助。
收藏书画的步是要懂得鉴赏字画,学习名人字画鉴定,要丰富知识。我们不论喜欢古代字画还是喜欢现、当代字画,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的字画作品不计其数。我们不妨先读些美术史,这些知识是的,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这方面的修养。
鉴定古画,经常需要鉴、考并用,鉴中有考,考中有鉴,一般情况下以鉴为主。若目鉴水平不高,判断有误,考证再精微,也于事无补。
鉴既需要熟悉真迹,也应了解伪品,掌握了历代伪造书画的各种花样和各种类型的伪作,就能根据不同情况去伪存真,还其本来面目。考要运用文献资料,文献也有真伪、正误之别,故也要多方比较,以准确的史料来辅助鉴定。
判断一幅国画是否有收藏的价值,就多年长时间的研究国画。也对各位名师大家的作品风格多有了解和掌握。从而八九不离十地分清每个时代的风格,进一步去考证那些不太的或流传作品较少的作者和作品。名家的国画是很出色的线条匀称,不乱,稳重,不好的国画线条偏粗,浮躁,杂乱而且不均匀。
技巧五:纸绢和墨色经过一定时间的作用,会产生“包浆”,这也是辨别书画年份的一个标准,其实鉴定字画作品真伪,不光需要我们掌握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我们走出去,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实践才能让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越来越多,更清楚的认识到字画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