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石窟一号窟(北魏晚期)
北魏后一个石窟。这里水陆两线交通便利,是龙门之后北魏进行礼佛活动的场所。
我们看到中心塔柱四面一直到窟顶、窟壁、地面均雕刻有形态各异的造像,布局紧凑严谨,题材众多,这个的承接了云冈北魏中期大型洞窟设置中心塔柱的习惯。题材上,出现了云冈所没有的帝后礼佛图,焰肩神等新内容。
巩义的几个窟都有帝后礼佛图,但窟的保存为,经历千年之后,上面的彩绘颜色仍依稀可见,令人赞叹。一套完整的帝后礼佛图分为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两两对应,上下各三层。
安岳华严洞(宋)
华严洞是安岳县造像窟中大的洞窟,也是两宋时期的中国造像艺术。造像分布于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华严三圣”雕像,左右并排高4.1米的“菩萨”坐像,洞壁刻满“经变”故事图景。造像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姿态优美,比例均匀,穿戴华丽,非常贴近生活和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
北齐佛像的取胜在于他的线条的柔和美。脸部的微笑变得更加含蓄,北魏的佛像可以叫做微笑,东魏和北齐的佛像那叫做笑意。那种微笑是超过了西洋的蒙娜丽莎的。我更觉的蒙娜丽莎的笑更像是北魏的那种。东魏北齐的呢,有种说不出的深藏着的内涵,无法来表达。
北齐的佛像动作单一,但是从不让你感觉枯燥。因为他的动感在于他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流线。有人说北齐的造像缺点是缺乏动感,我会心眼里骂他-那是你不懂。因其无法和他交流的原因。
纵观佛教造像史,一提艺术,所有的人都会说——唐代的美。事实不然。我看着那臃肿的脸,我就不想再看其他。一直想说服自己“唐朝的美”。一直也没成功过。也就不附庸了。
佛教艺术的时代性极其明显,100年就会有一种更替,且更替显著。也许每个时代就有着每个时代的性格,表现在艺术上。或者说每个时代有着每个时代的艺术的“意”在里面。
北齐造像的“意”是什么?为什么那笑意如此的沉静?我不清楚,就像不清楚为什么杀人如麻的北齐皇喜爱佛教一样。留着过些日子做个课题给自己吧。
明代佛像的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中国各个时期的佛像特征也有不同的特点,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义等也越来越中国化。
明代佛像的甲衣及绊甲丝绦均较写实生动,这是明代造像的普遍特点。
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台座为束腰式仰覆莲座,造型宽大,莲瓣宽肥,呈一周对称分布,具典型时代特征。
明 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立像
尺寸 高18cm
北京保利
此尊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铜质鎏金,锈色自然。身材比例舒展,体态丰腴厚实,神情庄重慈祥。波浪纹发髻高耸,脸庞宽厚饱满,五官清晰明了,宽弧形眉,细目,直鼻,大耳垂肩,下颚内收,颈部丰满呈三道褶皱。着通肩大衣,衣着紧贴身躯,如湿衣贴体,薄透感强,胸前衣纹和双腿正面衣纹均呈数道U形平行分布,齐整流畅,富于层次。右手上举,撑心向外结无畏印,左手下垂,掌心向下施与愿印,赤足立于台基之上。
造像整体雄浑伟岸,五官丰满,为典型盛唐风格。细观,佛像颈部肌纹和湿衣贴体,具有西域造像的特点;其造型一改小卷罗发为健陀罗式波浪纹发髻,五官立体感减弱,更符合唐代的审美倾向,造型更加饱满壮硕,给人以波澜壮阔,雄浑伟岸之感,佛像之雕塑美感得到了的表现,体现了的工艺水平。可见此尊造像,不仅继承了西域佛像的精髓,又融合了唐代先人自己的理解,才使得本品具有特的艺术气韵。因铜贵重,传世可见唐代造像尺寸皆无硕大者,高度多在5-15公分左右为宜,而此像高度近20公分,且其身紫色鎏金,金色完好,灿烂雅丽,铸造,一丝不苟,堪称盛唐造像的之作。
明早期 铜宝冠释迦牟尼佛
尺寸 高52.5cm
中国嘉德
造像头戴宝冠,饰螺发,肉髻圆隆,宝珠顶严。耳上扇形冠结横出,耳际处宝缯上扬,两绺余发披搭双肩。耳珰上部为圆形,中心为六瓣花,下部为花叶。宝冠叶片大而舒展,冠叶正中的宝相花左右各出一茎向上呈弯月形,为14-16世纪西藏造像的常规冠式。其余四片冠叶与耳珰下部的花叶样式相同。面庞丰满,双目低垂,直鼻小口。下颌圆润,双唇微启,神态和颜悦色。身姿端正挺拔,肩部宽阔,腰部收束。颈部雕有三道蚕节纹,四肢佩饰单环式手镯和双环式臂钏、脚镯,右臂上可见花形饰物。上身斜披袈裟,右肩搭偏衫;下身着僧裙,胸前微露僧袛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跏趺端坐。梯形束腰式仰覆莲座,上下沿均饰联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三朵卷云纹,对称分布。造像端庄大气,铜质光亮润泽,雕刻工艺精细,是目前尺寸大、完整的一尊明代表铜造像,对研究明早期佛教造像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参考价值。
明早期 药师佛
尺寸 高42cm
北京保利
此尊药师佛像在体量上的设计饱满,头部圆实,面如圆月般饱满,五官端庄,层次刻画的谨严自然,敷面如生。胸部平阔(这也是接近宫廷造像之标准样式,实为当时官家铸造并秉承永宣风格样式的遗风)。四肢端严的按照官铸的仪轨制式,而不失佛像来源于「人」的自然常态。在充满精微刻画的华丽袈裟下,在衣褶凹凸的深度体量的烘托中自然盘坐,左手托钵盂,右手持橄榄核,肢体的宽实在华丽的袈裟裹藏显露中尽显造像的丰盈之美。达到了简练与丰富而高度和谐的统一。满莲花座支撑起这庄严法相的代表之躯体,同样精深刻画的莲瓣细微如一,贯穿始终,在工艺的一丝不苟下,显示的是艺术技艺的毫不刻露的精髓。整体造像以金字塔式的安稳样式,传达着佛教静能生慧的博大思想。经历日久而在造像表面生成的统一且古朴的色泽,如同佛法自古以来的伟大思想依然光耀着世人另此尊药师佛是日本藏家早年从韩国得到,其后国内藏家又从日本请回。
明 铜制释迦牟尼佛
尺寸 高33cm
北京华辰
释迦螺发肉髻,面庞丰满,双目低垂。螺发颗颗凸起明显。着袒右袈裟,仅袈裟一角披右肩头,袈裟领部及下摆均阴刻卷草花纹样,衣纹流畅生动。右手施触地印,左手施禅定印,触地印为释迦成佛瞬间群魔侵扰,佛祖召唤地神,指尖触地,地神涌出,见证佛陀大彻大悟,代表着佛的圆满智慧,也是释迦的辨识标志之一。全跏趺坐于莲座上,莲座上下沿均饰连珠纹,莲瓣刻画细腻,瓣尖雕饰卷云纹。此像造型简洁,表现出西藏艺术的影响,同时细节表现丰富,但又不同于同时期宫廷造像的繁缛,为明代民间造像的典型代表。
明 铜鎏金观音佛
尺寸 高21.5cm
北京保利
该铜鎏金佛坐像长眉细目,鼻梁高直,嘴角内收,面相丰满,神态庄重。头戴宝冠,宝冠正中有一小佛坐像。身着袈裟,胸前的项饰繁复华丽。佛像结跏趺坐,右手上举,左手结定印放于腰间,整体造型庄重肃穆。此佛坐像装饰精美,工艺,金色,甚为难得,实为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