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绢总的看来比较粗糙, 而宽度却比以前有所增加. 早中期书画家常用一种质量低劣且很稀薄的绢, 由于绢太稀薄不易落墨, 他们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作书绘画。 这类书画在重新装裱时如碰上无经验的裱工, 在揭裱后往往连字画都看不清楚了, 这就破坏了整件作品。 明后期有一种较厚、密度较紧的粗绢,即使揭裱,画面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坏。张瑞图、王夫之等常用这种粗绢写字条。 明中期还出现绫本书画, 绫有素色和各色花绫。 当时的大家沈周、 王铎等就有很多绫本的作品.以后用绫本作书画的人逐渐多起来,直到清初还继续沿用.
明代还有各种带地方特色的绢绫,产地有江西、河南、江苏,浙江,福建等,较为粗劣.在鉴定时要多加分析, 仔细辨识.
名人字画鉴定的技巧要点:
现在鉴定还是以传统的方法为主,与个人的艺术修为及实践经验也有密切联系,其中,看笔墨是基础。
要点一:看“用笔”。这是关键。从用笔的功力就可看出水平几何。几十年的艺术修为与几年艺术修为的功力是大不相同的,能从用笔中体现出来。鉴别中须将每一笔拆开,看其是否到位。
要点二: 其次看“用墨”。看墨的层次,前笔和后笔能分开,该重则重,该淡则淡。而且有韵味,如同“余音绕梁三日”黑白分明,前后层次分明。
要点三: 第三看“用水”。要会用水,如“泼水法”。
书画造假,自古即有,而今,小小的一条以文化命名的书院门,就造假而言竟有“江西帮”和“河南派”之别,但不管哪帮哪派,技有小别,目的大同。你只要去,要谁的字有谁的字,要谁的画有谁的画,而且档次有高低,价格分廉昂。中国字画是世界绘画艺术之林的瑰宝,中国字画和西画相比更具有艺术性。那么收藏名人字画怎么鉴定真假呢?
名人书法造假多 鉴别切记要谨慎
时代特征与个人风格
书画是作品,必然留下时代特征,不同时代字画特征不一。唐朝之前的山水画恐怕难令人置信,用楷书冒充西汉书法也不会有人相信。只要对字画年代、画技画风有大概了解,明显的伪品欺骗就可鉴别。对于名家作品,要了解名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与创作题材范围,更要了解他们的笔墨技法。名家的艺术表现技法是长期操练后而形成的,一般人要模仿难免有败笔显露,抓住某人笔法特点研究至深,则容易辨认伪作。
装帧手法
各个时代装帧有其特色。如元代宫廷藏画选择专人装裱,大德四年“以古玉象牙为轴,以鸾鹊木锦碧天续为装核”。明代书画则在书画卷增加了引首,有的还被写上了字,立轴有宽边、窄边之分,有的还加了诗堂。清代宫廷书画的装核用料和技术形式都胜于明代,显得更为讲究。
书画造假有刻意与非刻意之分
“中国画的“造假”自古有之,分刻意和非刻意两种。这与中国画的传承有关,任何一位中国传统的书画家都是从学习古人开始,历代书画大家都经历过“摹古”的阶段,远的不说,拿近代书画大家张大千来说,世人都称他是“造假”高手,他临仿的石涛曾经骗过了书画家、收藏家黄宾虹先生,但张大千所谓的“造假”是其研究仿古的副产品,这就是所谓的非刻意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