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洋币制
清朝末年,我国许多省份先后铸造机制 银币,其中有的银币背面铸有蟠龙纹,俗称“龙洋”。中国早的龙洋是 张之洞倡议铸造的广东龙洋。
光绪十三年(1887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币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自铸银币,以谋抵制。光绪十五年(1889年)清批准由广东 银元局试铸银币,这种银币正面是“ 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四个满文字,也是“光绪元宝”,外围 珠圈内为英文“广东省”及“七钱三分”字样,背面是 蟠龙纹,上方为“广东省造”字样,下方为“ 库平七钱三分”。另外还有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四种面额,钱币界叫作“七三番板”,后改为 七钱二分,叫“七二番板”。这是我国早铸造的带有蟠龙纹的 银币。样币送到北京后户部下令将正面的英文移到背面,而把背面的中文移到正面,就成为后来广泛流通的广东龙洋。
江南省造的龙洋可以说是当下比较热门的品种之一,不仅因为它的品种多样还有它本身的特殊历史文化内涵。
谈起龙洋银元,人们想到的就是北洋龙,它是我们在晚清时期的一种货币代表。但是在整个晚期时期还有一种银元比较特殊,他就是地方省造的银元。在当时由于各省纷纷抢夺铸币权,相继推出了代表性的银元。发行早、流通广的就是广东省造龙洋和湖北省造龙洋,但是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他就是江南省造。
近代银元中的龙洋可谓是众所周知,名声大噪,但龙洋本身也分派系的,但主要流派是当年中央造币厂和各省造币厂铸造的龙洋,其中中央造币厂的主流品种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大清宣三、造币总厂和北洋龙,坊间称为龙洋三剑客,这是公认的说法,但关于四海龙洋(也称“四海龙王”)的分法却一直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四海龙洋出自于各省造币厂铸造的龙洋,而不是出自中央造币厂的三剑客,这是公认的,那么剩下的各省主要的龙洋先后有江南、北洋、浙江、安徽、奉天、吉林、湖南、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开设钱局制造“龙洋”。
但称之为四海龙洋币的,却说法不一,笔者认为,要依据普适原则,即要为广为流通的流通银元,而不是当年的各类没有参与流通的少量试铸币,这里面符合条件的,加上业界相对认可的分法的主要有江南、湖北、广东、四川这几个版别的龙洋币,也称为“四海龙王”,因为这四个版别的龙洋不仅符合普遍流通的特点,也是具代表性的,按照笔者的理解,以及与藏友们交流的结果,我们是这样具体分这四海龙王币的,广东位于南方,因此称为“南海龙王”、湖北位于北面,称为“北海龙王”,江南位于华东,称为“东海龙王”,四川位于西部,因此称为“西海龙王”,这是笔者认为符合地理位置、流通特性和认可度的一个分类方法。
银元材质珍贵,艺术价值高,由贵重金属或白银合金铸造,制作精美,图案考究,文字清秀,内容丰富,银光灿烂,其貌可人,也具有一定的保值和升值功能。随着 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在钱币市场中异常火爆,银元今后可能成为收藏投资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近年来,随着收藏投资热的不断升温,银元也日渐走俏,且价格一路上扬。尤其是珍品银元,在藏品交易市场上表现异常活跃。银元是大众收藏品,收藏者有一定数量,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板块,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它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它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
一枚小小的银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钱币虽然并不多,但是每枚银币价值却是不菲。银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