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核准制是指什么
目前大家都知道,体制改革以后,对于项目的管理分为审批、核准和备案三种方式。这里主要说说核准制。
一、根据《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发展改革委颁布的改革配套文件,改革以后对企业项目的核准可分为三类,即对内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入项目的核准,对内资企业在我国境外投入项目的核准,以及对外资企业在我国境内投入项目的核准。
二、对于企业不使用资金建设的少数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实行核准制。
核准制的办理程序与原来的审批制基本一样,一般需要提供三部分材料:相关的前置性手续;企业证明材料;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出具的项目申请报告。
技术工艺风险预测
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选择适当的工艺和技术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要处理好技术的性、适用性问题,技术是相比较而言的,的同时适应国情,并与其配套能力相适应,对于成熟的技术可积极采用,如果是初次采用的技术工艺,应对使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困难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利弊,减少冒险使用的损失,其次要充分考虑技术的可行性、如果建设项目采用的是国内科研成果,经过工业试验和技术鉴定;引用专利技术注重其实效性,避免将已失效或非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技术引进,对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造成威胁、建设项目工艺技术的性、适用性、可行性以经济性为前提、只有投入产出关系合理,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外资企业项目申请报告
1、项目名称、经营期限、投资方基本情况
投资方的基本情况应包括:国别、公司名称、所在地(中、英文)、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国籍;公司的资金、业务情况;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和竞争能力;外商联系人、办公地点、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2、项目内容:项目建设规模、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用途等;生产规模;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艺;产品的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企业内、本国及外国各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人及其他辅助人员的人数、来源、配备方式及培训人员初步安排计划。
3、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企业所需生产厂房及辅助设施的总建筑面积及层数的要求;土地面积需要量;对水、电、气、热等资源的需求,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的初步估计;对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来源和供应及供应方式、价格等情况。
4、环境影响: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措施的初步方案;该项目产生的所有“三废”(水、气、渣、其它)的排放形式,排放量、排放污染物的形态、物质及浓度,产生污染物的工艺及采取的相应治理措施和设备,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环保投资额,达到的排放指标及设备引进方的排放标准。
5、项目资金情况:项目总投资;注册资本及各方出资额、出资方式及融资方案;需要进口设备清单及金额。
编制节能报告所需的基础资料: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企业运营总体情况等。
2、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包括位于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线)、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及建设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进度计划,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的基本情况,改、扩建项目的评估范围等。
3、项目用能情况
项目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选择,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等的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原项目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
4、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区属及其主要特征
年平均气温(冷月和热月)、制冷度日数、采暖度日数、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日照率等。
5、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概况
经济发展现状、节能目标、能源供应和消费现状、耗能企业分布及其能源供应消费特点、交通运输概况等。
当现有资料无法完整准确反映项目概况时,可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和测试。现状调查中,对与节能报告评估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如能源供应、消费、加工转换和运输等),收集信息应全面详细,并尽可能提供定量数据和图表。如需采用类比分析法,应按上述要求全面获取类比工程相关信息。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步,主要研究“该项目是否可以立项?”。一般可以从经济、技术、组织和社会可行性等角度加以分析。
经济可行性;从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看投入产出比。不仅要分析短期利益,还要分析长期利益,看是不是值得做。
技术可行性;软件项目终是需要人通过技术来实现的,所以要分析技术上是不是可行,如果有技术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又能否规避。
组织可行性;是否制定项目实施的组织架构、里程碑计划、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项目顺利执行;
社会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涉及法律、道德、社会影响等社会因素。比如,触犯国家法律的事情肯定不能做;产品如若不符合道德标准,可能带来较大的社会负面影响,那么也要慎重考虑。
技术可行性
从技术本身角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经成熟稳定,并且已经有了几个落地的成功案例。
从人员储备角度,团队成员有该类项目的操作经验,其他人员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培训上手。
技术可行不可行,关键还是在人。就算技术成熟,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人来做,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同时也要评估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比如系统集成类项目,需要兼容的设备太多,又没有统一的接入方式,在时间成本质量范围项目四要素没法变更的情况下,那技术就不可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