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对钱币鉴定相当重要。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历史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史,从先秦到现在,包括社会发展史;二是断代史,要着重了解历代史籍中的食货、钱币及中国近代史中有关部分;三是史,如哲学简史、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财政史、商业史、文化史、民族关系史、对外关系(贸易)史、帝国主义侵华史、中国革命史、农民起义战争史等;四是古今文献资料、历史地理和图籍等。
《中国古代史》
大量的历史资料表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货币的产生、发展、消亡或转化,是由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财政的、政治军事的和对外关系的若干因素相互影响,再加上历史货币本身内部矛盾的变化所促成的。因此,不能脱离历史来鉴定钱币的真伪及断代。
如战国时期,由半钎布演变而来的方足、尖足小布的大量涌现,即与当时社会体制的变革、平民的壮大、商品贸易的激增有关。
秦半两钱
汉初半两钱的减重,则与秦汉之交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度破坏有关。又如唐末、五代之际,战事频繁,民不聊生,各藩镇之间进行了连续20多年的战争,铸钱业已基本停止,故五代初期钱币数量极少,后梁的开平铜钱目前所见者基本上都是伪品。
古钱币收藏
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由于节用恤物,连年丰收,经济开始好转,铸钱业(指中原地区)也逐渐恢复。当时所铸的天成元宝,虽数量不多,但厚肉大样,比较规矩。后周世宗柴荣取寺观铜铸钱,解决了铜材不足问题,所以,周元通宝的数量及精美程度均居五代。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等地曾仿制过一批明代长方形银锭,上有阳文“正德年制,平倭饷银。踟崇祯年制,平蜀饷银。”如能熟悉明代史,对鉴定这类银锭就有很大帮助。
史料记载,明代倭寇为患,以嘉靖中叶后为剧;正德年间虽政治黑暗,宦官擅权,但倭寇并未犯境,何来“平倭饷银”?
《钱通》
崇祯时,李自成、张献忠等虽出入四川,但并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明廷发兵四出追截,远不止四川一省,至清兵入川,雅布兰射杀张献忠时,已是清顺治三年了,可见“平蜀饷银”亦假。
传世又有一种同治重宝与祺祥重宝的合背钱(即一面为同治,一面为祺祥),实际上亦是后人伪造。因祺祥是西太后政敌载垣、肃顺等拥立的年号,所以,同治重宝的背面不可能出现祺祥字文。
收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修为!别想的一夜暴富。先认识一下古币上的书法!
书法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书法的发展历史是中国文化史的一部分,人们说七千年的玉器传承就是华夏文明的发展史。而文字也一样,同样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发展史。而春秋以后文字与钱币相辅相成,瑜亮争辉它们由象型文体…发展到今天的简体同时在适应人们对美的追求乃生活的需要,政治的体现。渗透到生活中,如空气对生命的重要!这里介绍只针对刚入门的爱好者有一个大概简略的认识!
开元通宝,钱文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其字在篆隶之间,其钱文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流通谓之开通元宝钱。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五代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宗李璟在位时期所铸造,文字精良,分为隶书,篆书两种。其隶书钱又有阔缘,窄缘之分与精字,细字之分。永通泉货铸期只有大约半年时间,铜钱存世极罕,如今难得一见。另还有铁钱存世,相传为南唐重臣韩熙载所监铸,只有隶书,存世量较少。
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历经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早使用铸币的国家,钱币系统之完整,门类之丰富,脉络之清晰,内涵之博大,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从钱币鉴定的难易程度来看,一般认为古币难,机制币次之,纸币较易。古钱币的鉴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钱币样品并不;我国古钱界的古钱工艺名词不规范;没有形成正确而系统的鉴定理论观点等,因此,古钱鉴定迄今没有一部标准,也就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模棱两可的鉴定语言。古钱币鉴定方法很多,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吃透历史,熟悉古钱币的年代;2.学以致用,掌握灵活的甄别方法;3.去伪藏真,学会伪币特征辨析。
俗话说,能辨古钱币真伪是古钱贩子级,能准确估评古钱币价值是古钱商人级,能有理有据为古钱币判断年代才是钱币级。
五千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古钱币发展衍变史。中国的历朝历代的金属钱币生产,都是有规范要求的,大小重量金属配比都有具体数量的规定甚至误差要求。鉴定古钱币的基本依据是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因此,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了解钱币年代相当重要。
◎先秦时期四大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出现的货币为先秦时期货币,过去古钱界认为先秦货币无银质,只有铜和铁,随着近20年大量银质先秦货币被发现,该认知被打破。
先秦时期是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各国的钱币形制不同,大小不一,重量不等。以农业为主的韩、赵、魏等三国使用布币;以渔猎手工业为主的燕国和齐国使用的是刀币;盛产金、铜等矿产资源的楚国是以黄金和铜贝币为主要货币;而秦国,使用的是方孔圆钱。然而,这些钱币形状各异,换算困难,给当时的商品流通造成了的困难。
其中,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所铸的洪武通宝,由于当时铜材,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铜质复杂,纯度不一,从而造成洪武通宝的成色不一的情况。洪武钱既称宝又极重,其作为国朝钱,有大小层次及形状、文字标准,不偷工减料的特征。
各个时期各种货币的产生、发展、消亡或转化,是由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财政的、政治军事的和对外关系的若干因素相互影响,再加上历史货币本身内部矛盾的变化所促成的。因此,不能脱离历史来鉴定钱币的真伪及断代。古钱币鉴定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历史知识,包括:一是通史,先秦时期到现在的社会发展史;二是断代史,尤其要了解历代的经济、文化和货币等部分;三是古今钱币文献资料、图籍等。
◎从收藏原则提炼鉴定方法。当我们了解中国钱币的历史起源、演变和各类纸、布、贝、钱、铜、银币的概况、沿革、发展、数量等,对古钱币的历史和年代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就需要知悉一些古钱币收藏的原则。
古钱币收藏有五大原则,包括了:原则一是稀有性,珍贵的古钱存世一般不超过十枚,有的甚至是;原则二是重要性,考察古钱的历史地位,是否可以填补或补充史料记载的不足;原则三是度,度对古钱币的定级和评价有很大影响,例如王莽时期的一刀平五千虽然数量很多,但因其度高,藏家极为看重;原则四是品相,古钱品相好坏与价格有直接的关系;原则五是市场需求,它是决定钱币实际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
古钱币值不值钱,要看稀有程度,这就需要我们知晓该古钱的存世量。假若古钱的历史时间短、有地域性局限、发行量小,其价值就较高,就如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距今才160多年,但它属于试铸币,有人认为其存世量仅25枚,每枚的市场价就高达25万元。
◎具有观赏和增值的币种。文明意蕴和艺术价值在铸币上得到充分体现,例如
至治通宝,该古钱由八思巴文、察合台文、西夏文等三个少数民族文字组成,其文明意蕴就是该古钱的增值点。一些
构思奇异、材质优良、制作精美、文字隽秀的钱币,可能并非“绝品”、“”、“罕品”,甚至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种,也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和认识价值很高而备受青睐。
◎原料和形态也不能忽略。古钱的原料是否与其时代相一致,以及看它的原料是不是等,都是鉴定古钱真伪的基础之一。古钱中的金银原料较少,价值要比铜质和铁质古钱高许多,例如唐代银质的开元通宝,市场价值600多元,而铜质不过一元钱一枚。另外,还要看古钱的造型,外形是不是美观,就如古钱的相貌美不美一样。
要辨别假古钱,除了要知道真古钱是怎么样的,还要知道伪古钱有哪些,伪古钱的基本特征和制作方法等,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古钱造伪的方法
针对钱币造伪的方法。一是改刻法,用一般古钱,磨去原有文字,改刻另一种稀见品的文字伪造成珍贵古钱,集币者可从文字、形制上找出原钱的本来面目。二是翻砂法,用原钱做成模型来翻砂,因翻铸工艺与古代不一样,会有铜质疏松,表面砂眼、气孔多的现象,经打磨,也不如自然磨损那样温润而有光泽;另外,翻成后的伪古钱要冷却收缩,再磨去表面粗糙层,成品会比真钱小一些;或通过改换一个字而伪造为珍品或奇品。三是嵌补法,先将一枚古钱的背面内郭铲去,磨薄,再选另一枚同样大小的古钱,去掉外轮,将背面磨薄,保留面文,然后嵌入枚古钱背面,用胶粘牢,四周细缝用松香或漆填没,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两面均为钱文的“合背”钱,集币者要细心观察其钱体有无嵌补的痕迹,同时往桌上轻掼一下,听听有否破声,即可判以真假。
针对锈与色的造伪方法。用漆和颜料拌和涂在伪钱上,做得好的几可乱真,但时间长,假锈会脱落;用真的铜锈粘在伪品上,伪造出满身的硬绿;将伪古钱放入土中,保持潮湿让其自然生锈,这种方法用时长,可得真的铜锈,但不经磨擦,锈易脱落;新钱浸于醋中,加入硫酸铜,这种伪锈带有鲜明结晶状的绿色,但铜钱上的小砂眼被硫酸侵入后会烂成一个一个小坑,像麻子一样;用细铜屑末,混合硝酸、颜料,涂在伪古钱上,会产生牢固铜锈但易显哑色。
伪钱还有一些特征,包括:改刻的伪古钱币面不平,拼合的伪古钱正反面币色不一,挖去填补的文字四周总有痕迹可寻,用翻砂法制造的比真钱略为小和薄等,集币者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作伪之处。
古币收藏及鉴别的方法众多,但架不住赝品泛滥成灾,过去以目鉴为主,依赖于古钱的形制、表面锈蚀状况、钱文以及铜质等鉴别技术,但这些传统的鉴定方法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限制,因此,收藏者应从阅读一些古钱币鉴定的著作开始自己的收藏道路,当收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学以致用,掌握一些灵活的甄别方法,而不是固守书本所记录的鉴别方法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