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现在街头的生态公厕,是可以流动的。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一种用塑料纸打包型的生态厕所——将排泄物用塑料纸打包,然后送到的区域集中处理,适用于那些无排污设施的区域。但由于成本太高,打包的机器经常会坏掉,所以这种打包型的生态公厕很快就被淘汰了。
在野外或旅游景区,可在厕所的后面挖两个渗井轮换使用,当其中一个储满时,将排污管放到另外一个渗井中,个渗井中的水分或渗到地下或蒸发,粪便的固形物同时在进行着一个发酵的过程,一段时间后可直接用于植物的施肥 。
生态公厕和一般公共厕所不同,上厕所的人一定要蹲对位置,厕所才能“生态”起来。 便池上方有个红外线感应器,人一蹲下,便池下方的铁板才会打开,粪便才能直接落到下面的化粪池,有些市民没蹲对位置,铁板就打不开。方便后,生态厕所就成了没有水冲洗的普通公厕。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生态公厕已经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并逐渐取代了传统公厕。本来外观漂亮、生态环保的公厕对解决公厕少、入厕难、卫生差的状况也许是条新途径。但在杭州,却很难得到市民和相关部门的认可。
即使地下没有污水管网,也要建个生态公厕,出发点是为了方便群众,如此人性化的服务,可不可以做得周全一些呢? 如果事先能多做点功课,花大本钱建的生态公厕也不至于落到今日如此尴尬的处境。
既然是生态公厕,就肯定有其绿色环保的性。杭州的生态公厕,可能是因为投入使用后,自以为“生态”能解决一切,才导致生态公厕的清洁和维护无法保障,使得生态逐渐“变味”,脏臭现象自然不可避免,光顾的市民也就越来越少。
不要以为公厕“生态”了,就万事大吉,别让生态公厕再为“生态”所累。
建高造价的生态公厕实属无奈 杭州的生态厕所,大多出自北京一家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生态厕所的造价,要比普通公共厕所高得多。流动的生态厕所相对便宜,几千元钱一个就够了,贵的要好几十万。杭州的生态厕所,造价一般都在10万到20万之间。
景区移动厕所的外观设计通常更加现代化和简洁,有些还具有地方特色,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有些是圆形或方形,有些则是根据特定场所定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