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日如来位于中央,身呈黄金色,结法界定印。宝幢如来在东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于胁部,右手结触地印。开敷华王如来在南方,身呈黄金色,结离垢三昧。无量寿如来在西方,身亦呈黄金色,结弥陀定印。天鼓雷音如来在北方,身呈赤金色,为入定印相。
北魏铜鎏金板凳佛像,通高7.6厘米,鎏金匀厚,生干坑器,鎏金部分呈现紫红色金锈斑,部分鎏金脱落处有铜绿锈。该铜佛像宽肩瘦身,脸庞瘦削,笑容可掬。眼大,横长呈杏仁状,目光平视,鼻梁高挺,容貌端庄清秀,神情平静温雅。头戴鹅瘤冠,磨光式肉髻居多,无发纹。上身似敷搭双肩式外衣,着裙,服饰轻薄,衣纹简洁。左手下垂,右手上举作摩利支天印。双腿并拢立于莲花佛台上,佛像座为一束腰形的四足佛床,佛亦俗称板凳佛,有莲瓣形背光。佛背面中部凹处,似有两个铭文,一时辨别不清。
在国内佛像拍卖市场,作为藏传佛像的金铜佛像,占到九成以上的交易量。明清金铜佛像又分为宫廷造像与西藏民间造像,其中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的宫廷造像“永宣佛像”尤被目前国内藏家和投资人看好。
佛像艺术品具有特的艺术魅力,佛家高深的哲学、美学思想集中凝聚在佛像里,可以说每一件都包含了古人的艺术生命力,比如明早期的汉传佛家造像,身材比例比较适中,身躯饱满结实,线条简洁流畅,丰腴而不虚,近人而不俗。造像胸部、腹部的起伏和平简的外衣形成对照,富有整体感。从造像的风格上来看,更加贴近了生活。从造型配饰上看,菩萨基本上是袒露上身,下着大裙,肩上搭有帔帛等等。服饰贴体而轻柔,视觉效果非常逼真。藏传佛家造像,内地宫廷的造像注重整体鎏金上光,藏地的佛像则注重远视效果,喜欢镶嵌各种矿物,包括绿松石、青金石等,有的只在脸部鎏金或贴金。而同为藏地造像,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造像,多以黄铜铸造,澄黄亮丽,他处少见。同时,眼与白毫常以白银镶嵌,唇部和衣纹喜欢用红铜镶嵌,使整体造像显得非常华丽。而现在的佛像只有技术支持,神韵却很难做出来。因此,需要收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力。因此,金铜佛像的思想和艺术精神内涵才是被看重的,艺术价值决定它的经济价值。
丹萨替寺佛像十分,目前散见于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据初步统计,总数约100余尊。因此丹萨替造像在国内拍卖市场上一经问世都是艺术收藏圈一个不小的事件,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尊14-15世纪的丹萨替大随求佛母就以3450万人民币拍出。2019年北京保利秋拍,一尊14世纪丹萨替寺普巴金刚以1782万人民币易手。而以密集金刚坛城中的密教造像在丹萨替所有题材造像里是少见的,据资料显示,除开篇提到的邦瀚斯释出的那件外,仅有北京首都博物馆收藏的14-15世纪丹萨替寺的相似密教本尊像可做比较,除此之外再无同例。
明代宫廷造像以气宇非凡、工艺精良,深得后人赞誉珍赏,素为藏家所重。早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一尊明永乐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以1.2亿港币的天价释出。明代宣德宫廷风格的木雕漆金造像极为,而背光、底座完整一套的更是,查阅公私收藏,尚无与本品全然相似者。在美国费城美术馆收藏有一尊木雕漆金的红圣海观音像与本尊造像为同一时期作品,可为参考。纽约佳士得2018年春拍有一套完整的17世纪木雕漆金释迦牟尼佛,成交价为684,500美金。厦门保利2018年春拍一尊18世纪的木雕漆金释迦牟尼也以460万人民币的释出。此尊药师佛造像相较于厦门保利和纽约佳士得的木雕造像年份更早、其庄严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题材是更为稀有的药师佛,因此理应有着更好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