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浙江被正式赋予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使命。而浙西、浙南地区26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山区县,尤其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围绕山区26县块状经济产业链,浙江省科技厅会同有关部门,健全“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助题”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其加快形成自我造血机制,逐渐补齐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短板。2022年,科技部、浙江省人民印发的《推动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具有浙江特色的以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和科技园区为重要引擎的全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数字化改革牵引,加快建设科创高地。汇集上万家科技企业、数百个科创载体、近3000项创新服务……上线一年的温州“科企通”服务应用,已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服务事项18530件,帮助全市8881家企业享受科技政策补助17.85亿元。温州市科技局党委书记赖颖介绍,聚焦科技服务中紧迫的问题,“科企通”整合全域科创数据资源,编织科技服务一张网,构建了平台和企业协同、活动和载体支撑、线上和线下集成的系统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6月25日上午,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湖北武汉举行。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邵新宇出席会议并传达了国家布局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关意见。湖北省政协党组书记、孙伟,省委副书记李荣灿,省人大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等领导出席会议。湖北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在汉高校、院所、大型企业负责人,部分院士及获奖代表参加会议。科技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怎么理解文件中提及的科普工作进入“新时代”?
王志刚: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经历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化。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等全球性问题,亟须形成国际科技治理的共识。这就需要科学普及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经验,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更好地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是持续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调。《意见》强调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修订《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政策衔接。同时,强化科普工作统筹协同,切实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机制作用,推动形成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推进机制,构建央地与部门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的科普工作体系。
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的科技创新共同体。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集聚一批世界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各类创新要素便捷流通,科技资源实现高水平开放共享,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者、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世界科技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的战略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