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聚焦世界科技,着力强化源头创新供给。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围绕量子科学、中微子、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领域加强原创性性科学研究。瞄准技术发展,在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传感等领域开展研发布局,加快实现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
三是聚焦经济主战场,着力提升支撑能力。进一步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补短板、锻长板”,在芯片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领域狠抓“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打好产业基础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制定高新区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大力支持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三地合力推进“国之重器”建设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方案》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提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规划》如何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协同创新?
据省科技厅透露,“十三五”期间,粤港澳三地已经有了紧密的科技创新合作,“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过境拨付1.5亿元,约9000名境外紧缺人才已享受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龚国平说。
去年我省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超出了能源供应链的弹性范围,部分时段电力供应紧张。在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下,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会同有关方面采取了多项应对措施,推动各类电源多发满发,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矛盾。“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我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面临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我省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发展、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都需要经济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能源需求也不可避免会持续增加。着眼于我省能源供应体系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按照统筹能源发展和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要求,《规划》提出了六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