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来自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贸易壁垒,如各种各样的产品认证和反倾销、反补贴、美国贸易战措施的实施,均阻碍着中国出口产品的采购商的采购行为。而以往“中国制造”在国际上有亮点的竞争优势就是享有“物美”的美誉,价格优势非常明显,在上述各种国内因素作用下,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正在削弱。国外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是一种贸易保护措施,构成关税壁垒,在不同产品遭遇反倾销及各种贸易壁垒的情况下,为了保住海外市场,我国部分企业通过第三国转口贸易的方式把货物曲线进入目的国,从而达到合理规避贸易壁垒的目的。
第三国转口与直航的成本比较
直航方式:成本=直航海运费+正常关税+反倾销税
转口方式:成本=头程海运费+中转换柜配套文件费+二程海运费+正常关税
从中国直航到进口国目的港的情况,进口商清关前的海运费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直航海运费。但是,在清关时,要被征收双重关税,一是正常关税,二是反倾销税,比如说对中国自行车的正常关税是7%,对中国自行车的额外反倾销税却是48.5%。
CIF和FOB,对卖家来说哪个风险更大?四个选项:说不清,C大,F大,一样大。小伙伴,根据你的实际工作经验,你的答案是什么?
这道题如果出现在大学的期末考试,或者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前笔试,那答案妥妥只有一个,就是“FOB和CIF对于卖家来说,风险是一样大的“,货物过船舷,其风险即转接给买家。
但事实上,在变化繁复的国际贸易中,一来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看待贸易术语,例如有个微友说”不结合付款方式来谈贸易术语都是不对的“;二来风险实际上意味着更多的东西,不仅仅只是货物的损坏或灭失;三来其实现在许多买家卖家,并不会真正地用所谓贸易术语甚至合同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但就算对方打破了,我们也占理,又能怎样?国际贸易纠纷是很难靠打官司解决的,所有的事情都得尽量放在谈判桌上解决。
所以,作为卖家,我们不能依赖所谓的合同或贸易术语,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把所有的潜在风险都考虑到,并将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