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五代青瓷采用划花装饰,纹饰题材多为水波与花草纹。
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以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纹则是宫廷瓷器题材。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是,早期于器面刻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金代产品瓷胎呈灰白色,青釉呈色偏黄。大量使用陶范印花,满布器面的花纹逐渐减少,而在盘、碗内壁,大量出现菊花、、水波、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圆圈形。
元代产品器外一般施半釉,挖足浅,足较宽,似底足,足内心有乳状凸起。
晚唐、五代盘、碗一般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足内有3个支钉痕。宋代器物足端无釉,足内有釉。金、元时期一般采用叠烧,盘、碗内有叠烧痕,也有用一钵一器装烧的,则仅足端无釉。
水流痕:是指古瓷在封闭的空间,长达数,其四周的物体挥发的水汽聚集流淌的痕迹,有动感。一般为深黄色,很难洗净。仿者,易洗。与土藏气丶土脏气有别。水流痕,也是鉴定为古瓷的一个重要的证据,并且用容易肉眼鉴别出。
臭干黑:是指腐败的有机物沁染了古瓷,多数表现在素胎﹑破泡处。经长期水泡,会发软,涨大,而被洗掉。作伪仿者,用河塘污泥。在放大镜下有区别:臭干黑,无定形,河塘泥,有土粒。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直接的体现。由于是贴切、真实的人文浓缩,因而,我们研究认识瓷之型的演绎过程也便于了解社会的进程与发展。如果我们对某一类的器物,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有一番系统的了解,如瓷壶类,那么我们从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断代,然后依据同时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艺、人文历史等进行的核实论证,就完全有可能准确的断其年代。假如说年代确立不了,那就容易张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坚定的要素。
干湿感
唐代白釉净瓶
有句话说:“古瓷会出汗”。瓷器的年龄不同,衣着也不同。所以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捧在手里,其干湿感也会有明显的不同。一般说来,瓷器的年龄只有在200岁以上者才会有出汗的手感,但800岁以上的瓷器却也少有出汗的湿润的手感。
北宋定窑黑釉斗笠碗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干而涩、干而滞、干而燥,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虽比较干,却有润、滑、爽的感觉,无论如何揉搓与摩挲都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明洪武釉里红牡丹纹玉壶春瓶
所谓涩、滞、燥与润、滑、爽,每一个字都是一片天地,每一个字都是经验、汗水甚至泪水的结晶!要品味出其中的真意、深意和精意,一定需要成千上万次地反复上手、揣摩、总结、凝练、提纯。
其次,瓷器的衣着亦即釉质也决定着瓷器是否出汗和出汗的多少。总的趋势是,透明釉比乳浊釉易出汗,玻化度高的比玻化度低的易出汗。
宋定窑褐地剔花梅瓶
【提示】在瓷器断代时,干或湿的手感只是辅助的手段。所谓“古瓷会出汗”和干湿的手感,都是一种手上的感受而已,并不是真的有可见的汗液或汗滴出现;另外,瓷器干湿的手感与你是否汗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