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严把投药关采用分发鼠药与人员投药相结合的方式,要投药的覆盖率、到位率、饱和率和保留率。要注意安全。
(1)覆盖率:即灭鼠措施覆盖灭鼠范围的程度。为提高覆盖率,层层负责,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制。责任区要细划,具体到每户每间房、每一段下水道、每一块外环境等。对责任制的执行应有监督和检查,严把质量关。
(2)到位率:即灭鼠揩施到达能发挥作用的位置的程度。将毒饵投放到鼠类活动的所有地点,若放在老鼠不去的地点,就不能发挥作用,等于未放。在居民区,投药部位是地下车库、储物间、低层住宅、楼房周边地带等;在室内则主要是食堂、厨房、杂物仓库、垃圾堆放处、阳台、卫生间等场所;室外以院子、花坛、公共杂物堆、垃圾箱、厕所、下水道进出口等周围为;下水道、食品行业、交通工具等特殊场所是投药的场所,应特别重视。
一、蟑螂的形态特征
(一)成虫
体形椭圆,腹扁平,可在狭窄的缝隙、洞穴中自由出入。平均体长20~25mm.小的不到15mm.体色因种而异,有红褐色、深褐色和浅灰色,有的前胸背面及翅脉上有斑纹,有的体色一致,有的种类体表还具有油状光泽
蟑螂成虫的外部形态可分为:
头部:在头部除具有昆虫的一般特征外,蟑螂的口器为咀嚼式;
胸部:蟑螂的胸部背腹扁平,由前、中、后3节组成。各节均由背板、腹板、侧板组成,前胸背板较大,略成扇形,形似盾板;
6腹部:宽而扁平,由10节组成,第1腹节背板很小,腹背退化。虽虫和雄虫的第10背板特化为肛上板,在肛上板基部两侧长有1对尾须,其大小形状因种而异,尾须是蟑螂重要的感觉器官。蟑螂的外生殖器,雄虫位于腹部末端,肛上板和下生殖板之间;雌虫位于肛上板和下生殖板之间,位于第7腹节的腹板处,完全隐蔽式,有3对产卵管。
蜚蠊喜栖于各类缝隙角落。例如德国小蠊的成、若虫可藏于1.6mm宽的缝,带鞘的雌虫4.5mm宽的缝隙也够它们栖居。在缝中它们6足紧贴身体,尼须平伸或与支撑面接触,触角伸向缝外保持警戒状态,不断搜索周围变化的情况。但在栖息场所附近,往往可以发现它的粪便,一些棕褐色的小斑点,从而为寻找蜚蠊的主要栖息场所,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在南方气温较高,蠊常年活动,侵害十分广泛;在北方室内有取暖设施,蠊繁殖活动终年不绝,而不论南方北方,餐厅、食品加工厂、公共场所、医院、交通工具、住宅均能成为其栖息场所。
黑胸大蠊在炎热的夏季会栖居室外,在下水道、阴沟、住宅周围的废弃物堆里和室外庭院中。美洲大蠊喜栖居于下水道并由此扩散蔓延。季节变动栖居地也会变动。在冬季蚩蠊多于居民厨房、紧挨着灶炉和暖气片等热源附近栖居和活动。盛夏季节厨房温度过高,它们又迁到别处,厨房密度降低。
褐家鼠体型粗大,成年个体连同尾长可达300~400mm少数个体体重达400~500g,或者更重。尾长短于体长,耳壳短而厚,向前拉折不能遮住眼部。后足粗大,长度大于33mm。
背毛棕褐色至灰褐色,毛基深灰而棕色。背面中部生有较多的全黑毛,故颜色较体侧为深。腹部灰白色,腹毛基部灰色,尖部白色。足背毛白色,尾毛有两种颜色,上面黑褐色而下面灰白色。
在室内多活动于房屋的下层,它的栖息地十分广泛,如地板下、阴沟、下水道、厨房、厕所、厩圈、库房、垃圾堆以及河湖沿岸、农田、菜地、沟渠等处。
食性很杂,喜食含水分较多或油脂较多的食物,在住宅区,主要吃各种粮食和蔬菜,也吃垃圾、粪便等。在野外,吃各种农作物,也吃草子、小鱼、虾等。
性较狡猾机警,嗅觉、听觉和触觉都很敏感,警惕性高,记忆力强,对改变的环境或出现异物较易产生疑心。
黄胸鼠身体细长,体型比褐家鼠小,体长约150~200mm,尾长超过体长,耳壳大而薄,向前拉折可遮盖眼部。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色,黄褐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杂有较多的黑毛,故色较体侧为深。腹部灰黄色,胸部黄色较深,有些个体胸部有1块白斑。前足背部中央呈褐色,后足背面为白色。栖息于房屋建筑物的上层,常在天花板上、梁柱屋架、椽缝间隙等处活动和营巢,因此在砖木结构屋内较多,在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内营巢条件较差,数量较少。
食性很广,较偏于植物性食物和含水较多的食物。
4.黑线姬鼠体长约70~120mm,尾长短于体长,约为体长2/3。耳短,向前拉折一般不到眼部。背部一般棕褐色,背部中央往往有1条明显的黑色纵纹,从两耳间直达尾基部。腹部及四肢两侧灰白色,体侧近于棕色。
以野栖生活为主,多居于田埂上、田间杂草丛、墓地、乱石堆以及山边等处。食物较杂,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5.黄毛鼠中等体型。尾长等于或稍长于体长。耳不特别大很薄,具细小的密毛。后足短小,一般不超过33mm。
工具
铁制鼠夹一般有大、中、小3种型号,大号鼠夹适用于捕捉褐家鼠等较大型家鼠,小号鼠夹适用捕捉小家鼠等小型家鼠,中号鼠夹适用于捕捉中型家鼠,可根据当地鼠种组成选用合适型号的鼠夹,但在调查和监测时应统一使用同一型号的鼠夹。在一般情况下,选用中号鼠夹较为合适,对各种鼠类都有较好的捕获率。
(二)诱饵
一般选用生的花生米作为诱饵,具有取材容易、使用方便、保质期长、室内外均可使用等特点。
(三)方法
在室内,每15m2作为1个标准间,每房间布1只,面积超过15m的房间可布2只。鼠夹好布在墙角,也可布在墙边,图4-11表示正确和错误的布夹方式。在室外,每隔5m布放鼠夹1只,呈1条线路围绕建筑物的四周或沿围墙布放。线路与线路之间至少间隔50m。布夹应在傍晚进行,天黑前布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