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正规佛像,佛像历年拍卖记录,元代佛像,佛像拍卖交易 |
面向地区 |
全国 |
清乾隆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高34.5 公分
1,600,000 - 2,000,000 港元
210,000 - 260,000美元
此像为八臂十一面观音形象,十一面分五层排列,正面顶层为阿弥陀佛头像,是为修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其下四层面相各异,也是分别为不同类众生说法而显现的面相。正面双手合十,右边三手分别持念珠、法轮、施无畏印;左边三手执莲花、弓箭净水瓶。部分法器已佚,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衣薄如蝉翼,衣纹流畅美观,裙边刻有精美花纹。双肩搭帔帛,帔帛绕手臂直落而下,至双足又向外翻卷,极富装饰性。全身还有项圈、长链、耳环、手镯、臂钏等装饰。双脚并立于覆莲座上。莲花座造型宽大,做工大气精美,异常,上缘刻有一道联珠纹饰。整尊造像黄铜鎏金,金色锃亮,异常,整躯造型优美,工艺,保存完好,体量较大,是的清代宫廷造像之作。
14世纪 红铜鎏金金刚手
高35公分
1,500,000 - 2,000,000 港元
190,000 - 260,000 美元
此像头戴五叶宝冠,耳垂大圆珰,缯带贴耳上扬,宽额丰颐,面生三眼,浓眉厉目,厚唇微张,两侧长须,下颌蓄胡,五官具尼泊尔造像特征。金刚手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当胸作印,掌纹刻划写实清晰。双腿左展右弓,身姿挺拔,肢体矫健有力。颈挂宝石连珠短链,垂至腹下的长链则由蛇缠绕而成。天衣帛带绕臂过肩,飘遥于身驱两侧。腿部裹兽皮,兽头及尾巴俱在,其双爪交迭于腹下,可见细节交待清晰,构思精密。下承椭圆形单层覆莲花座,莲瓣肥厚分明,瓣尖呈三叶卷状,座上缘饰连珠纹一周,下缘錾刻忍冬纹。主尊后设拱形背光,其上錾刻缠枝花卉纹,线条流畅自然。材质为红铜鎏金,铜质厚实,金光锃黄,产地虽为西藏,但深受尼泊尔造像风格影响。早期的金刚手多为寂静菩萨相,13-14世纪后强调金刚手「伏恶」特质,而趋于忿怒相。整像气势浑厚,极富动感,为的传世佛教珍品。
唐代 铜鎏金释迦牟尼
高23 公分
1,100,000 - 1,500,000 港元
140,000 - 190,000 美元
此释迦牟尼面庞浑圆,双颊丰盈,肉髻高耸,双眉刻划深邃,细目下晗,鼻梁高挺,福耳长垂,微带笑意,恬静安详。颈施弦纹三道,上身挺直,左胸坦露,特别之处是天衣绸缎覆搭左肩。绸衣表面光素无纹,单靠造型来表现高超的工艺,衣褶细密均匀,层层覆叠,腹上结带。
佛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左手上扬,全跏端坐。袈裟柔软垂挂,纹理飘逸流畅。下承覆式单层莲花高座。此像造型传神,纹饰简洁,身躯健壮,肌肉感强,带有明显的唐代造像风格。整体鎏金,经信徒长期谟拜,部份斑驳脱落,然体格较大,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明代(1368-1644年)佛像从造像水平而言参差不齐。整体来说,虽较之宋元时期略有逊色,呈衰退之势,但明中期铜佛亦不乏精美者。在明代官作佛像异军突起,明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人士,在的监制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
金铜佛造像不是日常生活用品,而是用来膜拜,需用一颗虔诚的心来制作;造像师的制作也不是随意凭空,而是根据 “造像量度经”等佛教仪规来制造。加之铜材料比较贵重,在古代铸佛像被认为是严肃、神秘,难度很大的工程,暗中有神明佑护。虽然,现代的仿品很多,作伪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但用心观察,仔细辨别,还是能找出端倪!
以真品翻模制作。这种用真品做模再翻新的作伪法,乍一看整体很像,但拿在手中就会有过重或过轻的感觉,铜质也很生硬,锈色也不自然,鎏金都是以电镀法鎏的金,光泽极不自然。古代是用水银法鎏金,色泽很沉稳,给人以厚实的感觉,虽然经过长期的磨蚀会露出铜胎之色,但古意盎然,这是仿品无法比拟的,翻模的伪品往往在细部上交代不清。
按传统技艺制造新铜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铜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的铜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铜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铜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铜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这就另当别论了。
以款识作伪可分为真品伪款、伪品真款和伪品伪款三种铜佛像。比如,在明代早期铜佛像上加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款,其实,这反而破坏了真品的品相。“伪品真款”就是前面所说的用“东拼西凑”法造成的,在真品有款的座子或背光上,加上新铜佛像,铜佛像是伪的,可款是真的。当然,还可以从字体、字形上来分析。伪品伪款自然是一无可取。总之,要综合判断,才能运筹帷幄,买到真货.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清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终衰落的时期,清代的佛像造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统的造像为主流,南方汉族的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在乾隆朝以后,江河日下,乏善可陈。
————— 认证资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