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工艺品陶瓷姜云宗泼墨瓷板画 免费发布陶瓷信息

姜云宗泼墨瓷板画

更新时间:2025-02-25 04:54:27 编号:dc1rjlimo415be
分享
管理
举报
  • 10000.00

  • 王大凡瓷板画

  • 3年

ciqi88

18879871136 743674514

微信在线

产品详情

姜云宗泼墨瓷板画

关键词
王大凡瓷板画
面向地区
全国

王琦(1884-1937年),以画人物为主。早年以钱慧安仕女为蓝本,绘工笔粉彩人物,中年后改学“杨州八怪”黄慎的画风,以写意人物为主,勾勒侧锋用笔,线条简洁流畅,顿挫有力,挥洒奔放。作品中多见较长草书题记。常用印有“王琦”、“匋迷”、“洗心斋”、“碧口”、“碧珍”、“王琦画印”等。

王大凡(1888-1961年),以画人物为主。画风严谨、功力深厚,人物勾勒中锋用笔,线条自然流畅。1939年以后,作画不用玻璃白,直接将彩料平涂于胎,称为“落地彩”。常用印有“希平草庐”、“堃”、“大凡”等。

何许人(1882-1940年),擅长粉彩雪景,用笔洒丽,自成一家。构图讲究布局,注重远中近三重构图,绘画精细,层次清晰,所绘雪景十分逼真。景中常以红色稍作点染,使寒光雪色中增加暖意。常用印有“何”、“处”、“许人出品”、“德”等。

徐仲南(1872-1952年),青年时画人物,中年习山水,晚年专攻竹石。绘竹苍劲挺拔,枝干遒劲有力,错落有致,竹叶聚散得体,萧疏纵逸。颇有劲节凌云之气韵,竹下多见溪边奇石,与竹浑然一体。常见用印有“之印”、“仲南”、“徐印”等。

邓碧珊(1874-1930年),擅画粉彩鱼藻,有水墨画意。游鱼水藻以艳黑勾描,水藻丛丛相交有序,用绿色晕染,从内到外,绿色由浓到淡,游鱼生动自然,柔中有刚,刚中见柔。从背到腹,色彩由浓到淡过度自然。多见数鱼同池,自由自在游而不散。常用印有“邓氏”、“碧珊”、“小溪钓徒”、“之印”、“邓碧珊画”等。

田鹤仙(1894-1952年),早年学绘山水,晚年专攻梅花。喜用斜线构图,偏锋用笔双勾树干,梅朵双勾着色,花型正、侧、仰、背、朝向生动。常用印有“古石”、“鹤仙”、“田印”等。

汪野亭(1884-1942年),擅长粉彩山水,采用通景画法,一气呵成。常用折带皱勾勒山石,以“园”点、“介”字点、“个”字点画树叶。画中多见林木葱笼、小桥茅屋、策杖老人,水中渡船等。汪氏是一位多产画家,早中晚期,绘画风格由细腻到粗放变化。早期以尖笔细致皱画法,细腻柔丽;中晚期用笔迅疾率意,常以小斧劈皱法画山石,粗犷简练,气势雄伟。用彩灵活多变,有的青翠浓郁,勃发生机,有的墨彩浓重,苍古奔放。常用印有“汪”、“平生”、“平山”、“汪平”、“老平”、“汪氏”、“野亭”等。

毕伯涛(1885-1969年),擅长翎毛花卉和走兽,以侧锋画枝干,没骨法画花朵,小写意勾染法画小鸟,画面疏朗,多见小件作品。常用印有“伯涛”等。

程意亭(1895-1948年),擅长花鸟,采用勾描填色法作画,线条工整圆润,以工笔丝羽法画小鸟,鸟头部较大,形体生动。程氏一生勤于笔耕,留世作品较多。常用印有“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刘雨岑(1904-0969年),擅长粉彩花鸟。以工笔丝法画小鸟,设色清新,形象生动。“水点桃花”的技法是刘氏的,直接用含料的水笔点出花头,活泼自然,形态逼真。常用印有“竹人”、“岑”、“雨岑”、“刘氏”、“饮冰斋”等。

纵观“珠山八友”的作品,不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还是竹石梅花、昆虫鱼藻,均见画艺,功力不凡,每幅作品使你百看不厌、回味无穷,让你得到美的享受,这就是“珠山八友”瓷画特的艺术魅力。所见市场各类仿品,大多画艺平庸,看上去画面花俏艳丽不见神韵,形状貌似而无灵气,给人以拘谨呆板,匠气十足的感觉,与真品差距甚远。少数精细仿作,只要仔细观察,必能找出描摹之痕迹。

珍藏界以为,瓷板画早可追溯到秦汉,而真正意义上的瓷板画是明代中期,在清朝到达壮盛。现在,泛起在珍藏市场上的老瓷板画多是清末与的作品,其中尤以“珠山八友”老瓷板画为上品。“珠山八友”创作的壮盛时期为晚清、至“”前的数十年间,留下的作品不多,其市场价格堪比清末官窑。 说到“珠山八友”与瓷板画的关系,尚有一个小故事。晚清至时代,江西景德镇群集了批善于瓷板画的能手。1928年,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系挚友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小我私人作一幅画。画完以后,各人拍案叫绝,遂请他们8位继续做画。厥后,他们就建设一个社团“月圆会”,相约每月在珠山聚合,以画会友,探讨画艺,这就是陶瓷史上的“珠山八友”。

先容,瓷板画兼具瓷器与绘画的双重价值,制瓷家同时也是绘画家。好比,“珠山八友”之一刘雨岑,他善于花鸟画,运用画技法于陶瓷粉彩装饰中,形成一种新门户。近几年,由于珠山作品行情走高,其作品价格也居高不下,如他与汪野亭、王大凡、张志汤的“珠山八友粉彩瓷板(4件)”在2009年嘉德秋拍上,就以89.6万元成交,其粉彩大吉图瓷板曾拍出17.6万元。现在其瓷板画价格动辄十余万元,以难买到真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来,瓷板画的市场价格屡屡走高,是因为这种艺术品不仅需要绘制,还要两次入火烧制,加之是瓷的质地,易发生变形、窑裂,成功率极低,所以很难得。其次,以本身就具平整光洁美感的瓷板作为画作载体,能显出画幅色彩鲜明、靓丽、浓烈的审美意境及特高雅的细腻感来,上面的构图、线条、色彩等都不会走样。再者,瓷板远比纸、绢等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怕潮、霉,不易变质。一旦作品完成,色彩将经久不褪,常年如新。

瓷板画既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华,又兼容了陶瓷艺术的优点,是绘画艺术和陶瓷艺术的结合,是无穷智慧的结晶,在绘画史和国际绘画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 南昌瓷板画的传承是内在文化的传承,也是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从初的尝试起步阶段到现在的形成规模,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蜕变过程。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之中不断前进的,不变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变、怎样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从长远发展看,南昌瓷板画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使这个传统艺术发扬光大。把南昌瓷板画制作技术的保护、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广泛的拓展瓷板画市场,筹备各类画展,以及参加国内外各种工艺美术展会,打响南昌瓷板画的"",发掘瓷板画的艺术收藏价值,并依托南昌瓷板画,打造出一个文化、收藏的艺术圈子。让瓷板画走进百姓生活,走进人们的工作中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南昌瓷板画,喜欢南昌瓷板画、发现南昌瓷板画的魅力。进而,推动它向产业化发展。

王琦历史: 王琦为“八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其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后改学“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的作品开始摆脱钱慧安和黄慎的影子,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以写意人物画见长。下面正大艺术网 王琦瓷板画: 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王琦瓷板画真假鉴别特征: 王琦的人物画在乾隆粉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早年画瓷像的技艺,又吸收西洋画法,人物头部刻画细腻,以西画手法描绘人物脸部,明暗关系清晰,神情捕捉准确,光影富于变化,有西洋绘画晕染技法,立体感强,被后世称为“西画头子”。而模仿者往往是略加晕染,缺少细腻;稍有光影变化,但明暗层次不足;人物缺少神情,若表情生硬的瓷上肖像画。 王琦瓷板画特征: 王琦早期作品少长篇题款,有时仅画图章。中年后作品题款较长,且以草书题记,书法起顿有致,苍劲纵横,散而有序,运古融今,颇有王羲之、怀素书风。题款一般都是题写一两句诗文后,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见落款为:“勾迷道人王琦写”、“勾迷王琦写于”、“勾迷散人王琦写于陶陶斋”、“勾迷道人王琦写于客次”等。王琦题款中时而自称“陶迷散人”,时而自称“陶迷道人”,两者非笔误。 常见印款为:“王琦”、“勾迷”、“陶迷画印”、“陶陶斋”、“碧珍”、“王琦画印”等。

王琦瓷板画拍卖成化价格: 八友瓷板画交易价格 2011年中国交易会圆满结束,陶瓷艺术家王大凡的“禹王治水图”粉彩瓷板以920万元成交,创下了近现代陶瓷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王琦是“八友”的主要发起人,创作写意人物,用笔挥洒豪放,因吸收了西洋画阴阳彩瓷技法,从此确定了人物头像用明暗来表现、以写意笔法处理衣纹的画风,并且率先在陶瓷绘画上使用了西洋画技法。而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艺术陶瓷交易会上,民国瓷器成交率达91%,成交的藏品主要以“八友”的瓷板画为主,其中成交价格的是王琦的《糊涂即是仙》,落槌达350万元。

珠山八友瓷板画

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到“珠山八友”时代,陶瓷工艺与绘画艺术的结合已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珠山八友”对传统文人画与传统瓷艺,采取兼容并蓄的现实态度,将陶瓷的商品化与艺术化融为一体。他们各人的性格、阅历、修养、气质都有所不同,在选择题材、描写景物、表现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长期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各自特的艺术风格。徐仲南的萧疏,邓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许人的荒寒,田鹤仙的朴茂,毕伯涛的隽永,汪野亭的苍润,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绮丽,刘雨岑的韶秀,堪称是异彩纷呈,显现出“珠山八友”瓷画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而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又形成了大致统一的艺术基调,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风貌。他们的艺术追求,突破了传统粉彩的审美特征和意识,他们共同的艺术观与审美理想,为陶瓷美学增加了新的内涵,开拓了新的瓷画审美范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古至今,瓷板画之所以绵延不衰,似陈酒越久越香,究其原因,主要有六:

其一,瓷板画具有瓷板平整光洁之美,便于陶艺家以瓷当纸,随意挥毫,充分发挥作者的绘画天才,充分展示瓷画的审美意境。

其二,瓷板画便于表现中国画的神韵和意味,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趣味。笔者在创作山水瓷板画《山水有情》(左图)和《轻舟已过万重山》(右图)时,其构图、线条、色彩、意境,均吸收了传统国画的画风,又烙上现代山水画的印记。

其三,瓷板画是陶瓷艺术家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精髓,表达东方审美理想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且这种表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为瓷板画与纸绢画相比,它的材料物理和化学性能稳定,不怕潮湿,不怕霉变,只要不撞击便不会损坏。此外,瓷板画的色彩,无论是釉下青花、釉里红、高温颜色釉,还是釉上粉彩、古彩、墨彩,色彩永远鲜艳,不会因日晒水浸而变色,便于收藏。



其四,瓷板画样式多样,除了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外,还有圆形、椭圆形、扇形、鸡心形、叶形等等,便于家居装饰,既可立成体挂于客厅、书房,又可作家具的镶嵌之饰,或制成插屏或围屏等。

其五,瓷板画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当代瓷板画风格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既可满足人们崇尚古典美的需要,又可适合人们追求现代时尚的口味。

其六,瓷板画是现代环境设计的重要样式,可根据建筑物的装饰需要,面积可大可小,大则如山迎立,小则俯首细赏。当今社会,现代瓷板画已成为家庭环境布置的艺术品之一。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为,在辨别时应从胎质、釉色着眼。因为新仿品的胎质和釉色与老的瓷器总是有距离。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绘画技巧及风格,要细致分析其笔墨(料)特征。一般仿者多是画得僵硬,高手也难有意在笔先的洒脱。名家笔墨十几年苦练得来,绝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画面题字较多者,尤能看出破绽,因为 书法 摹其形而难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画题字较多,书体属行草一类,别具个性,仿品由于笔法生硬,字体笔道的料色难免有涩滞之感,填描之,中容易露“马脚”。

  关于《珠山八友》,人们咸赞其技艺之精,风格之妙,但其八人之姓氏,究竟谁何,往往引起猜测,传说不一。余时虽尚幼年,亦曾追陪仗履,馨欬常亲,故知之甚稔,爱不揣谫劣,追本溯源,将珠山八友之来龙去脉,笔而述之,以飨读者。

明清两朝重视景德镇陶瓷生产,集中全国的人才和物力,保征了官窑景德镇陶瓷的质量,在 景德镇陶瓷的胎体精细、釉质润净、制作规整、品种多样,特别是颜色釉瓷的精细讲究,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的境地, 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官家的统治,又扼杀了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和发挥,成为了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桎梏。景德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败,御窑厂的衰落,一批的民间陶瓷艺术家异军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艺超群的代表人物。

  珠山八友当时的名称是“月圆会”,就是御窑厂停烧以后部份流落到民间的粉彩和瓷版画的高手。这里的“八友”分 别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刘雨岑。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许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年轻的艺人刘雨岑分别是徽州黟县、徽州歙县、和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鹤仙,珠山八友实则是十个人,这并不前后矛盾。正如“江西诗派”也并不全是“江西人”一样,“以味不以 形也”。月圆会“珠山八友”也可以是指一个画家群体,在绘画上他们追求清代中期“扬州八怪”的风骨。

  年龄大的徐仲南生于清朝同治十一年,比年龄小的刘雨岑年长32岁(刘雨岑生于1904年),可以说珠山八友在中国景德镇陶瓷艺坛活跃了近。这个时期中国民族正处于"国破家亡,匹夫有责"的动荡时代,珠山八友在继承我国景德镇陶瓷传统的基础上,汲取民间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营养,以扬州八怪为,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容纳西方陶瓷艺术风格和技法,用充溢的时代气息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瓷艺创作, 冲破明清官窑的藩篱,像一股清泉,一泄而下,不可遏止。如王崎在瓷器上面人物,汲取了黄慎的写意手法,表现人物的衣纹和风姿,获得颇为奇妙的效果。王大凡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彩料涂到瓷胎上的落地彩技法至今影响着景德镇陶瓷艺人。邓碧珊是个在瓷板上描绘人物肖像的瓷画家。汪野亭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国画的泼墨法,在瓷器上绘山水,同样出现墨分五色的中国画效果,给景德镇陶瓷的山水作品注人了生机。刘雨岑凭借自己深厚的功底,创"水点"技法,在景德镇陶瓷粉彩艺术上产生了的影响,这种技术后来运用于烧制毛瓷,被誉为当代官窑。



  “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时期瓷器的代名词。虽然学术界对八人的定位还有一些异议,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很重要。就像我们对待“扬州八怪”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可以撇开这些名词的争论,去实实在在的看看他们的作品。作品才是品评一切艺术价值的标尺和对象。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邓碧珊、刘雨岑、徐仲南、田鹤仙、毕伯涛、何许人等人中,我们发现的是这样一个群体共同延续了景德镇瓷器的余韵,也是他们使得我们在近代景德镇的瓷业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珠山八友瓷版画成交价格参考:

  王琦-粉彩《瞎争图》瓷板,尺寸45×26厘米,128.8万元

  王琦-粉彩瓷板《渔翁图》241.5万元

  王大凡一件《黄山四千仞》瓷板780万元

  王大凡粉彩瓷板《禹王治水图》920万元

  王大凡-粉彩《出浴图》屏风,尺寸32×22厘米,101万元

  汪野亭-粉彩山水瓷板一套,尺寸72×8.5厘米,275万元

  邓碧珊-粉彩鱼藻瓷板一对,尺寸32×21厘米,63万元

  毕伯涛-粉彩芙蓉翠鸟瓷板,尺寸为39×26厘米,103万元

  何许人-《孤山放鹤》瓷板,尺寸41×27厘米,124.2万元

  程意亭-粉彩花鸟瓷板,尺寸41×27厘米,137万元

  刘雨岑-粉彩《大吉图》瓷板,尺寸为38 ×25厘米,176万元

  徐仲南-粉彩《苍松图》瓷板,尺寸43×29.5厘米,97万元

  田鹤仙-粉彩梅花瓷板,尺寸38×24.5厘米,80.5万元

  “珠山八友”是一个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陶瓷史上是鲜见的,在中国绘画史上却是相当普遍的———“画派”现象。“珠山八友”的出现是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明清以前的陶瓷文化情境中,陶瓷工匠的任务是为统治服务,身份和创作没有自主性,也没有结社的自然条件,他们的身份就像是受雇者。时序发展到近代,陶瓷工匠的身份得到了的自由和释放,于是他们就像其他文人一样具备了形成艺术雅集或艺术社团的条件。他们往往有共同的志趣或人生目的。就像王大凡在《珠山八友雅集图》中表述的一样: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唯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得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种带有自娱意味的直抒胸臆,让人看到了无奈,也看到了景德镇瓷业的危机局面。

  瓷板画出现在明代中期,几来,它在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的边缘获得了发展空间。特别是民国初期的“珠山八友”,他们以瓷入画,用胎作纸在瓷板上彩绘,创造了秀美而大气、宁淡而悠远的新粉彩。粉彩瓷板画汲取了中国画的营养,所绘形象无不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将中国的陶瓷艺术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清末民国瓷器大热,珠山八友瓷板画市价甚至堪比清末官窑,动辄十数万元至数十万元,而市场仿品充斥,价格仅以千元计。连民国小名家瓷板画也因成本低、销路好而被卷入仿品市场。收藏行家告诫普通收藏者,不要对捡漏仍心存侥幸,特别是谨慎对待自己的件藏品,以免收藏标准被扭曲。

  在历史上,瓷板画的艺术地位几度起落,到清中后期,业界发现元黄公望的浅绛白工艺适合瓷板画的表达,因此出现了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的“新派艺术瓷器”,后来这种“新派艺术瓷器”被称为“浅绛彩瓷器”。2008年10月,程门的浅绛彩瓷板(43×32cm)、金品卿的浅绛彩花鸟瓷板(39×27cm)、王少维的浅绛彩山水瓷板(32×43cm)三件一起拍出50.6万元。

  在新派艺术瓷器出现之后,瓷板画数量大增,艺术性大幅提高。清中后期,一批书画功底深厚的书画家介入了瓷器行列,并成为大名鼎鼎的“珠山八友”,刘雨岑就是其中之一。

  近几年,“珠山八友”作品价格甚至比清末的官窑价格还要高,有市场人士认为,原因之一是“珠山八友”以群体出现,名气容易打造;也有人认为,与收藏者将眼光转移到瓷板画有关。

  以广东地区为例,以前大多数家庭不喜欢在墙上打洞,不接受瓷板画,但是随着装饰手段的提高以及南方天气潮湿带来的书画保管难题,有的收藏者转而接受瓷板画,作为家中装饰挂赏之用。

  不过收藏行家提醒收藏者,目前新瓷板画的价格都已,旧时名家之作更不可能以数千元甚至一两万元买得,不要对捡漏心存侥幸。

  读者:我收藏了民国名家刘雨岑作品的瓷板画(见下图),请鉴定。

  鉴定:从图片看,这件“刘雨岑瓷板画”是新仿之物,对比刘雨岑真品图可见,读者收藏之物画工粗劣,水平一般。刘雨岑师从潘陶宇、科班出身,特别是真品为刘雨岑的纸质画,可见其字体饱和秀美、雍容华贵,对比字体可看出真假作品的区别;其次,民国时期与现代的颜料有天壤之别,天然的颜料价格昂贵,一般的赝品不舍得投入高成本而用普通的化学颜料替代,对比颜色可知优劣。

留言板

  • 王大凡瓷板画
  • 价格商品详情商品参数其它
  • 提交留言即代表同意更多商家联系我

公司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一家集景德镇陶瓷瓷板画销售推广,收藏品鉴定评估,陶瓷文化传播类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公司主要经营景德镇陶瓷瓷板画,大师瓷 礼品瓷 等艺术品收藏。

小提示:姜云宗泼墨瓷板画描述文字和图片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
ciqi88: 18879871136 让卖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