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中水回用公司经营16年图大型中水回用公司
“以往表面流和水平潜流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处理1吨废水要占用10—20平方米土地,并且耗时长,吸附材料容易饱和。”我公司创新“垂直潜流”技术,让中水在近两米的下渗过程中,被砖型填料层层过滤、吸附,还与耗氧、兼性、厌氧等不同性质的大量微生物发生巨量化学反应,从而大大提高净化效率。 占地仅150亩,日处理中水能力达到7万吨;相当于每吨中水在1.2平方米的湿地停留24小时,便 “洗白”。“该项目投入近7000万元,2013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可以给冬季水位严重下降的锦城湖等景区补水,也可以做环保用水。”谷颖指出,目前成都绿化用水的水价是1.9元/吨,而通过高新区统筹中水回收再利用管理,净化后的Ⅲ类水,仅向公司支出0.12元/吨的补贴,便可拿来使用。 “高新区另外一个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中水湿地明年将投入使用;绕城生态区的垂直潜流湿地正在建设,以河水为处理对象;此外还规划建设雨水回收蓄水池,使之净化后达到环保用水使用标准。”谷颖介绍,通过开展净水示范,高新区将逐步推广技术,力争在2020年能够循环利用的水资源比例占30%。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我国水资源普遍短缺,近年来由于江河水污染、水短缺引发的涉水矛盾增多,各地围绕跨界江河的争水抢水事件时有发生。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将水资源可利用量、水环境容量作为今后国家产业发展、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不过,媒体人士近期调研发现,为了满足不断扩张的城市发展需求,多地争相谋划上马引调水工程,尤其以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地区为积极。由于我国水资源普遍短缺,近年来因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的“明争暗斗”和矛盾日趋激烈。提醒,要警惕引调水工程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风险,理性决策引调水工程,关键是从根本上树立理念,在规划布局中充分尊重自然资源分布规律。 中水处理工艺一般分为3种类型: 1.物理处理法: 膜滤法,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采用这种流程的特点是:装置紧凑,容易操作,以及受负荷变动的影响小。膜滤法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分离的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沿着滤膜表面流动,溶液中溶剂和低分子量物质、无机离子从高压侧透过滤膜进入低压侧,并作为滤液而排出;而溶液中高分子物质、胶体微粒及微生物等被超滤膜截留,溶液被浓缩并以浓缩形式排出。 2.物理化学法: 适用于污水水质变化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砂滤、活性炭吸附、浮选、混凝沉淀等。这种流程的特点是:采用中空纤维超滤器进行处理,技术,结构紧凑,占地少,系统间歇运行,管理简单。 3.生物处理法: 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