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处机见成吉思汗,为何出现在崇祯瓷上?青花筒瓶?
此筒瓶圆口外撇,束颈,瓶身筒状,肩下收,平底无釉,露胎细腻坚致,造型挺拔俊秀。施釉清亮,瓶身用青料绘人物故事图,其用笔细致入微,构图错落有致。画面反映的正是历史上的长春真人见成吉思汗。
崇祯 青花《长春真人会成吉思汗》图筒瓶(正)
明崇祯 青花《长春真人会成吉思汗》图筒瓶(背)
长春真人背剑倚立,面蓄长髯容色祥和,超然绝世。其左手执拂朝地,右手藏于袖袍之中,似在说道,右侧青衣小道亦执拂尘。真人右上方正对着画面正中的蓄须长者乃成吉思汗,他头着凤翅金冠,身披长袍从虎皮宝座中跃起,作举手高蹈状,王霸风范显露无遗;成吉思汗左右执戟二肋侍均作胡人状,画面右边尚有老少二人,分持九斿白纛与青锋宝剑,辅以山石丛立,竹叶环簇。
筒瓶上描绘的丘处机及随从弟子
筒瓶上描绘的成吉思汗
筒瓶细节图
▌历史上的“龙马相会”
这则故事出自《元史》《长春真人西游记》。元太祖成吉思汗酋命天下,1219年(兴定三年)5月,他派使者刘仲禄等人携带诏书前往山东,邀请丘处机前往蒙古帝国相见。次年1220年(兴定四年)农历正月,年届73岁高龄的丘处机,挑选门人弟子赵道坚、宋道安、尹志平、李志常等十八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启程西去。丘处机一行在几个月后到达大蒙古国统治的燕京,却得知成吉思汗已经于1219年6月统兵西征中亚的花剌子模沙朝。丘处机一行便又于1221年(兴定五年)春天继续西行,4月出居庸关,途径漠南和漠北草原,再经回纥城、昌八刺城、阿里马城、赛蓝城,于十一月到达邪迷思干城,次年公元1222年(兴定六年)3月,再越过铁门关,终于在“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了成吉思汗,实现了历史性的“龙马相会”(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成吉思汗“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在阿姆河营帐内,成吉思汗与丘处机论道三日,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则以“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等为回应。1223年(元光二年)春天,丘处机向成吉思汗辞行,自北印度的边境返国,成吉思汗下诏豁免全真道的赋役,并沿途派骑兵数千护送,一行人于春天抵达宣德府。跟随丘处机一路西行的十八名弟子之一的李志常,根据一路上的西行见闻,写成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龙马相会”历史意义重大。长春真人为了天下苍生,不辞万里之遥,无惧重重天险,以73岁高龄亲身赴约,追随成吉思汗的西征路线,历时数年,经数十国,行万有余里。《元史》称其“喋血战场,避寇绝城,绝粮沙漠”。
他循循善诱元太祖行善止杀、敬天爱民,谏以清心孝道,平治天下。使得所向披靡、横扫欧亚大陆的一代天骄元太祖居然也“循循道诲,敬闻命矣,斯皆难行之事,然则敢不遵?依仙命勤而行之”。两个性情与文化背景绝不相同乃至于相悖的历史人物,在亲切的交流中各自显露其真诚、睿智及人格魅力,智者与勇者之间互相倾心,结下了至死不忘的情感,也找到了文化交融的结合点。
此件青花筒瓶制作之时,正值晚明乱世,中原大地闯王之军焦土千里(1629-1645年),关外后金烽火连天,内忧外患,流民失所,杀戮不绝,而丘处机“一言止杀之功”自是崇祯一朝所向往的。这一时期将这个典故重新画在瓷器上,意味深长。说明当时瓷器的功能远远不止是装饰品和商品,而夹带了更多的社会属性和政治诉求,反映着民心所向。也因此成为国家的缩影和映像。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