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五大名窑:真正的瓷器时代
服务项目 |
五大名窑鉴定,五大名窑出手,五大名窑交易,五大名窑拍卖 |
面向地区 |
全国 |
产地 |
其它 |
制作工艺 |
雕刻 |
北宋五大名窑:真正的瓷器时代
文/景德壹瓷 转载请注明
宋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一大高峰,
其魅力就在其朴素与内敛,
宋代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的水平,
故五大名窑的到来是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时代的到来。
汝窑
青如天,面如玉,
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
此天造之物说的是被后人尊为五窑之魁的汝瓷。
一、釉色青而润泽。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二、了青瓷印花的特殊风格。
三、通体有极细的纹片,宛如冰裂,蟹爪,但也有裂纹的。
四、底部有细小的支钉烧痕。这是由于汝窑改变了定窑复烧的做法,用细小支钉托住。
官窑
官窑主要烧制的是青瓷,产品釉色以月白为上品,
粉青次之,天青,翠青又次之。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为流行。
釉内且有冰裂,梅花,蟹爪等细小裂纹,还有带鳝血状的油斑。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名贵。
定窑
一、定窑宋代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白釉装饰有刻花、划花与印花三种。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
二、即有刻、划、印的花纹,这是与唐代邢窑的白瓷明显不同的地方。唐代邢窑白瓷多是素瓷,没有花饰。
三、定瓷有芒,芒是指因用复烧方法,而出现中部无釉的缺点。
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钧窑
钧窑瓷器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乳浊釉,釉内还含有少量的铜,不同于耀州窑,也不同于汝窑,烧出的釉色带红,有如蓝天中的晚霞。青色也不同于一般的青瓷,虽然色泽深浅不一,但多近于蓝色,是一种蓝色乳光釉。是青瓷工艺的一个创造和突破。
钧窑器皿的釉色比较丰富,五彩缤纷,艳丽绝伦。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葱翠青以及天蓝,米色,月白,窑变等等。其中,以红,紫为名贵,称为“钧红”,“钧紫”。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宋代钧窑创用铜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烧制成功铜红釉,为我国陶瓷工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钧瓷两次烧成,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为出色。
哥窑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片”。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的釉色以青为主,浓淡不一,但也有淡紫色、黄色的产品。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黑胎厚釉,紫口铁足是其另一个特征,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