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花瓷双系注子
现公司对外征集各类珍贵,所有艺术,均在国内及香港两岸展览,拍卖及个人交易,私下交易。
征集范围:中国书画,历代名人字画,海派,新金陵画派,京津画派名人书画及当代书画。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以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翡翠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要求玉质佳,雕工精美,皮色好为佳。
杂项:历代名家文房用品,紫砂,印章,牙雕,砚台,古籍善本,金银器等等。
名家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油画、水粉画及其他艺术形式不限。
陶瓷:古代各窑口到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翡翠玉器:高古玉,明清和田玉,A级翡翠为上. 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杂项清玩:竹木牙雕、文房四宝,田黄,鸡血石,金银器,青铜器等。 免费鉴定,评估,交易请致电 赵老师 手机号 同号
唐双系注子花瓷
【类别】:瓷器、花釉瓷
折叠编辑本段年代
唐代
【文物原属】: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高27.1cm,口径12.2cm,底径12.5cm。
注子口外卷,短颈,长圆腹,平底。肩上一侧置短流,另一侧置连于颈、肩的曲柄。另两面各置一圆系。釉呈黑褐色,施釉不到底,肩部有大块蓝斑3组,柄、口、颈、系均微带蓝斑。
此注子造型古朴典雅,黑褐色釉面上星星点点自然流溢的蓝色斑纹,颇增添其艺术魅力,是唐代注子的典型之作。
注子亦称“执壶”,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壶。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鸡头壶或盘口壶演变而来。唐代早期,器身矮胖,颈短,腹部浑圆饱满,流短,施釉不到底。晚唐、五代时,器身加长,颈部加高微细,腹呈椭圆或瓜形,流与柄加长,显得轻盈秀丽。宋代壶身更趋瘦长,以瓜棱形为常见,流、口和柄加高,部分制品常与温碗配套使用。
查看全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