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项目 |
银浆回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银(Argentum)为过渡金属的一种,化学符号Ag。银是古代就已知并加以利用的金属之一,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银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存在,但绝大部分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银矿石中。银的理化性质均较为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很好,质软,富延展性,其反光率,可达99%以上,有许多重要用途。
(本词条以银的化学元素性质为主要介绍对象,有关其单质形式所涉及的社会等方面(如价格、收藏意义等)含义,见白银词条)
中文名 银 [1] 外文名 Silver 分子量 107.8682 [1] CAS登录号 7440-22-4 [1] EINECS登录号 231-131-3 [1] 熔 点 961.78 ℃ [1] 沸 点 2212 ℃ [1] 水溶性 不溶于水 [1] 密 度 10.49 g/cm³ [1] 外 观 白色有光泽金属(面心立方结晶) [1] 闪 点 232 ℉ [1] 应 用 货币、装饰、催化剂 安全性描述 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1] 危险性符号 S24/25 [1] 危险性描述 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1] UN危险货物编号 UN 3264 8/PG 3 [1] ISO货币代码 XAG 原子序数 47 拉丁文名 Argentum 元素种类 过渡金属 化合价 +1 元素区 ds区 化学性质 较为稳定 元素符号 Ag
银是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原子结构是面心立方结构
熔点
961.93℃
沸点
2212℃
相对密度(水=1)
10.49
汽化热
250.58 kJ/mol
熔化热
11.3 kJ/mol
蒸气压
0.34 帕(1234K)
声速
2600 m/s(293.15K)
反射率
99%
电阻率
1.586×10⁻⁸ Ω·m(20℃)
电负性
1.93(鲍林标度)
比热容
232 J/(kg·K)
电导率
63×10⁶/(米欧姆)
热导率
429 W/(m·K)
化学性质编辑 语音
银单质的化学性质
银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银。
Ag+2HNO3(浓)=AgNO3+H2O+NO2↑
3Ag+4HNO3(稀)=3AgNO3+2H2O+NO↑
银不易与硫酸反应,因此硫酸在珠宝制造中,能用于清洗银焊及退火后留下的氧化铜火痕。银易与硫以及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这在失去光泽的银币或其他物品上很常见。银在高温下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棕黑色的氧化银(常温也可反应,但速度很慢)。在溴化钾(KBr)的存在下,金属银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侵蚀;这些化合物在摄影中用于漂白可见影像,将其转化为卤化银,既可以被硫代硫酸钠去除,又可以重新显影以加强原始的影像。 [1]
与硫化氢和氧气反应
4Ag +2H2S + O2= 2Ag2S + 2H2O(常温下,银变质发黑的原理)
与浓硫酸反应
银块
银块
2Ag + 2H2SO4(浓) = Ag2SO4 + SO2↑ + 2H2O
与硫反应
2Ag + S = Ag2S(混合即可反应)
与氧气反应
4Ag + O2 = 2Ag2O(在纯氧中加热至1000摄氏度明显反应,常温下在空气中反应很慢)
与氢卤酸反应
1.与氢氟酸不反应
2.与浓盐酸反应:2Ag+4HCl(浓)=2[AgCl2]+H2↑,条件为加热,银可以被高浓度的氯离子络合生成二氯合银络合离子(AgCl2-)但由于配离子不够稳定,对反应推动力不是很大,因此反应进行十分困难。
3.与浓氢碘酸反应:由于生成的碘化银溶解度极小,银的电极电势降低,所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若HI过量,则会形成较稳定的[AgI2]-配离子,更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化学方程式:2Ag+2HCI(浓)=2AgCl+H2↑
2Ag+4HCI(浓)= 2H[AgCI2]+H2↑
银针试毒的原理
古代常用砒霜做毒药,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砒霜中会混有大量的硫或硫化物。银会与硫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沉淀,从而试毒。由此可看出,银针试毒只不过检出了砒霜中的硫罢了,而对于如今的无数种毒物,银针试毒就无能为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