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
北京紫砂壶鉴定,竹编紫砂壶,小口紫砂壶,何辨别紫砂壶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徐秀棠与山谷著《紫砂入门十讲》之“茶壶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中提到新壶初养,“新壶购置回来后,可用细砂布稍加磨擦,千万不能用粗砂布打磨,以防伤害表皮。先用水或布洗拭去表面的尘灰和内里的陶屑,然后放入较浓的茶叶水锅里,或者连同茶叶,小火煮沸,沸后不久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直到茶水稍凉,再点火煮沸,如此再三,可使新壶土味尽去,也使新壶如初次受到滋养。待完成此工序后,取出新壶自然晾干,使可沏茶使用。但这也并不是必要的程序,其实新壶到手,洗净后用开水泡上两次,即可沏茶。”
西施壶
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潘壶
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畲,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